第93章 端水的艺术(1/2)
第93章 端水的艺术
一直等到大天亮,李家庄园的“清扫”工作才算完事。
马隆打着哈欠来到石守信面前,对其作揖行礼说道:“石将军,赵家人并没有来增援。末将守了一夜,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们或许是不知道,或许是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吧。”
他脸上有种打赌赢了的得意之色,石守信叹了口气,轻轻摆手,示意他可以去休息了。
料敌的时候有点太宽,却不想敌人如此的窄。
果然,世态炎凉就是这样,锦上添人人爱,雪中送炭避不及。作为世代联姻的赵家,看到李家有难,选择在一旁当看客,丝毫不介意盟友挨刀。
反正,刀没砍到自己就行,儿女亲家嘛,只能怪他们倒霉了。
这次突袭石守信收获颇多,和穷酸的袭氏不同,李家部曲虽然比不上袭氏,但家里的库房那真是绢帛遍地,金银满屋,粮仓充盈!
不愧是在汉时二世三公的底蕴!即便是如今家族成员已经不在官府里混了,但经书传家的李氏,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有资本的。
比袭氏强不少。
一旦改朝换代,比如说就像现在魏国占据了汉中一样,他们只要跟官府接上头,很快就能在地方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家族优秀子弟,还可以到洛阳厮混。
正当石守信胡思乱想之际,孟观带着两个亲兵走出大宅,对等在门外的石守信作揖行礼道:“石监军,李氏的主家都已经集中在厅堂了,我们进去以后,他们比较配合,只是聚在一起商议了很久。
遵照您的吩咐,卑职没有催促。”
孟观低声禀告道。
他们其实夜里就能完成财帛的大致清点,人员的处置。是石守信想钓鱼,想把赵家人也一网打尽,所以才故意拖慢了速度。
“做得好。”
石守信点点头道,感觉孟观办事还是很得力的,最重要的是听指挥,让干嘛就干嘛。
带着一众麾下禁军和袭祚进入大宅的厅堂,就看到李家人都站在一起似乎还在商量着什么。
其中一位穿着青色锦袍的老者,看到石守信他们进来了,连忙上前准备搭话。他刚要开口说话,就看到了目露凶光的袭祚,于是顿时哑火了。
老者立刻折返回去,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嘀咕了几句,看起来是想让那人出马。
这里头似乎有故事啊!
一旁观摩的石守信,好整以暇的抱起双臂看热闹。
“鄙人李亮,见过石将军。”
这位年轻人走上前来,对石守信作揖行礼,腰弯的很低,几乎是呈现九十度!
李亮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很明显就没有摸过刀。手指其他地方有老茧,应该是经常握笔书写留下的痕迹。
石守信不动声色打量着对方,很快就在心中形成了判断:这是李家的“种子选手”,专门为做官而培养的读书人!脑子一定很厉害。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石守信抬手说道,示意李亮不要开口。
“石将军,书房在那边,在下这就带您去。”
李亮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氏族人没有谁打断他的话语,看来这位在家中很有地位。
石守信跟在李亮身后,一同进入了书房。
二人落座之后,李亮开门见山说道:“家中财帛粮秣,石将军可以任取。只是我们希望成为您麾下的部曲,独领一军。”
有点意思!投得很干脆嘛!
听到这话石守信大喜,他也不想动粗,能和平解决那是最好了。
“你好像对我来这里做什么很明白呀,猜出我身份了吗?”
石守信似笑非笑问道。
听到这话,李亮苦笑道:
“前些时日,我到乐城郊外魏军大营,说明了投效之意。但却被严词拒绝了。至于大都督钟会,那不是我李亮可以找的。
我想魏国朝廷是什么想法,应该不难揣度。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
至于您,洛阳石敢当,天下谁人不知啊。”
石守信点点头,这是他手中握着的杀手锏,没想到居然还是有人提前看出来了,他连孟观和马隆等人都没有透露。
“确实如此。”
石守信从袖口拿出一枚西汉时期的五铢钱,在手里把玩着。他看向李亮继续说道:
“如果朝廷不把你们吃干抹净,此番伐蜀如此大的消耗,怎么弥补亏空?
你们这些大族在本地雄踞一方,又不是自己人,朝廷怎么放心你们?
等蜀国灭亡后,你们的族人要被迁徙到别处。
至于库房里的财帛、土地甚至佃户,都要分给有功将士!
所以,即便是你去乐城郊外的魏军大营投靠,也没人会搭理你们。
因为,很快就会有人找你们问罪!
若是你们现在找他们殷勤献媚,到时候反倒是有些下不去手。
这个道理明白么?”
石守信冷笑问道。
“一切拜托石将军了,赵家那边,鄙人亲自去游说。赵家人必带部曲来投!”
李亮小心翼翼的承诺道,可谓是诚惶诚恐。
“你是个聪明人,名为亮,平日是不是有人叫你小卧龙?”
石守信随口问道,摆摆手,示意李亮不必那么紧张。
“不敢与诸葛孔明比肩,不过这个绰号,孩童时确实有人叫过。”
李亮不好意思说道,不敢露出哪怕一丝得色。
石守信想笑又不敢笑,李亮儿时大概是个神童,可惜没生对地方。如果生在洛阳,指不定已经名扬天下。
一番对答,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缓和了很多。
“你们迁徙是必须的,这个我也管不了。但是迁徙到什么地方,那我就可以说道说道。
主要,还是看你们的表现如何。有功勋就好说话,明白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