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不战不和不降(2/2)
石守信轻轻摆手说道,不愿意细谈。
他的计划还差最后两件事,其中一件,是给钟会写信,索要部队番号!
至于另外一件,稍微需要一点“技巧”。
……
如果说石守信只是不想细谈所招募的军队如何整编,那么击败诸葛瞻的邓艾,已经完全目空一切,谈都不想跟刘禅谈了!
成都皇宫大殿内,刘禅面前的桌案上,摆着诸葛瞻的人头。大殿内群臣谁也不肯率先开口,生怕说错话。
邓艾连劝降信都没有写,直接派使者送来诸葛瞻的人头过来。
那意思很明显:你不投降的话,下场就跟他一样。
“诸位爱卿,如今应该怎么应对危局呢?
邓艾兵马已经占据绵竹,粮秣不缺。饿是饿不死他们的。
到底,是战还是降?”
刘禅问道。
“父亲,孩儿愿意出战!”
北地王刘谌出列,直接请战没有二话。
“唉!”
刘禅叹了口气,环顾大殿内众臣,有低头不语的,有摇头叹息的,有面色尴尬欲言又止的。
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说话。
战是不可能战的,不过是送人头而已。
“南中监军霍弋,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陛下不如先不理会邓艾,等霍弋援兵抵达亦是不迟。”
秘书令郤正出列建议道。
他的意思也很简单:既不派兵收服绵竹,也不派使者去绵竹向邓艾请降。
反正就是直接装死,等霍弋的援兵拱卫成都,到时候再看看吧。
糙是有点糙,不过不失为一条应对的办法。
刘禅微微点头,似乎有些想法。
郤正是个好臣子啊,都到这时候了还能不说“投降”二字,其人品可嘉。
刘禅在心中感慨。
但是他没有立刻同意郤正的建议,依旧是沉默不语。
刘禅的态度,让大殿内群臣有些吃不准。
这到底是战呢,还是降呢?
许久之后,刘禅这才轻声问道:“迁都南中如何?”
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样子,语气不是很坚决。不过刘禅也不是第一次这样,他经常有犹豫不决的时候,并不是只有现在才是。
果然,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蜀地大户的意志,就是不想抵抗。
主和派谯周立刻站出来反驳道:
“如果陛下想带着群臣投奔南中,那就应该早做准备,然后才可行。
可是现在大敌当前,败亡在即。陛下能保证人心没有坏变吗?
如果大家都觉得国家要亡,那么恐怕出发之日,军中就会发生不测之变。如此陛下还能顺利抵达南中吗?”
刘禅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确实如此。”
刘禅掌控蜀汉数十年,是见过世面的,绝非低能儿。
人心如果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如果他带着仅剩下的部曲,还有朝廷的官员离开成都,那么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刘备建立的基业。
连基业都失去了,还有谁愿意跟着他去那些南中的不毛之地?
士兵们的家眷都在成都周边,臣子们的家眷都在城内,谁愿意跟着刘禅一起南下,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谯周的话虽然令人沮丧,但说的确实是事实。
“我们难道不能和吴国联合吗?撤退到永安,找吴国借兵不行吗?”
北地王刘谌看向谯周,直接反驳道,甚至连谯周的名字都懒得叫一声。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天子与臣子联合的,如果我们与吴国联合,那么我们势必会被吴国吞并,比那献帝还不如。
既然都是要被吞并,那与其投降吴国,还不如投降魏国。天下大势已定,吴国将来必定会被魏国吞并。我们即便是降吴,将来还要再降魏,这又是何苦?”
谯周再次反驳道,刘谌无言以对。他虽然不服气,却不知道应该怎么驳倒谯周。
“就先依郤正之言,兵马不要妄动。修书一封给霍弋,让他不要离开南中。”
刘禅再次叹息道,取了郤正策略的一半。
简单说就是先躺平装死,看看邓艾到底行不行。
说不定,魏军水土不服,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呢?
刘禅心中还有一些幻想,但整体的套路,就是不战,不和,不降。
“陛下,如此万万不可呀……”
谯周连忙出列,结果他还没说完,刘禅便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多说。
“朕意已决。”
刘禅丢下一句话,抱着装了诸葛瞻人头的木盒,转身便离开了大殿。
留下一大堆臣子们面面相觑,彼此间互相交头接耳。
事到如今,诸葛瞻都死了,紧急拼凑起来的军队也被击败了。
他们还能如何呢?
难道让他们赤手空拳,来到魏军阵前,去跟邓艾讲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