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1/2)
第104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
剑阁,蜀地门户。既然是门户,那么也从侧面说明,只要过了剑阁,自此到成都也就一马平川了。
姜维没有跟钟会讲客气,在拿到刘禅发来的投降诏书后,姜维当天就做好了军中将领的思想工作,趁着夜色带兵撤出了剑阁,留下老将廖化守剑阁断后。
他自己则是带着两万多蜀军前往郪县。
廖化能撑多久呢?
不知道,不好说,反正姜维不指望他能挡住司马昭。能争取几天时间就好,反正,局面已经崩坏成这样了,皇帝刘禅都已经投降了。
他们这些为国征战的将士还能怎么样?
长期的操劳,长期的神经紧绷,让姜维感觉到难以描述的疲惫。刘禅的投降诏书,如同锋利的剪刀,剪断了身上的绳索。
让他松弛下来了。
姜维知道,通过正常的战场厮杀,已经无法赢得这场战争了。他决定另辟蹊径,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挽救国家。
战马颠簸,带着有韵律的节奏,又困又乏的姜维,竟然在马背上睡着了。
……
“怎么办!怎么办!魏延居然跑了!他怎么敢的!
魏军追来了!司马懿追来了!我们怎么退,退不走啊!”
军阵之中,穿黑色官袍的长史杨仪急得团团转!
斥候来报,魏军已经追来,而前去断后的魏延,居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了。
简单来说,就是魏延只顾自己跑路,把中军给卖了。留下中军,还有一干文官团队,独自应对司马懿的追兵,这让杨仪瞬间惊慌不知所措。
魏延本部人马是蜀军精锐,断后主力,他提前撤了不好说是为了自保还是公报私仇,但留下的大坑谁来填呢?
“杨仪!你慌什么慌!我军并未遭遇败绩,你为何在此动摇军心?”
刚刚年过三旬的姜维,举起佩剑指着杨仪大声呵斥道,声如洪钟!
这声大吼,镇住了杨仪,也镇住了军中将领。
他们都看向姜维,好像找到了主心骨。
“司马懿知兵事,他知道丞相已经过世了,他现在就是来趁火打劫的,我们抵挡不住他的!
你说怎么办,你说该怎么办啊!
唉!丞相啊!要是丞相还在,岂能让司马懿得志!
可是丞相已经不在了啊!”
长史杨仪一边哭一边骂,顿时招来一旁蜀军将领的鄙夷。
踏马的,你不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在这里呼天抢地像什么样子。
只是杨仪官大,中军众将皆是敢怒不敢言!怕被这位军中长史借题发挥砍头。
有些人平时挺有才干的,做什么事情都是井井有条。可是一旦遭遇变故,他们就会六神无主,平日里有十分的才干,临场连一分也发挥不出来。
“众将听命!”
姜维高喊一声,一旁的所有蜀军裨将、牙门将都打起精神,竖起耳朵。至于杨仪,此刻已经被所有人忽略。
“擂鼓,准备冲锋!
掌旗官打出冲阵大旗,我们不仅寸步不让,还要冲垮魏军军阵!
我打头阵,你们跟在后面!
现在是生死存亡之际,有我无敌,有进无退!
后退者,斩立决!”
姜维振臂高呼,这一刻彷如巨人挺身!
随即他又转过头,看向杨仪小声叮嘱道:“马上把丞相的木雕推出来,待魏军冲锋时,广竖旗帜,摇旗呐喊!壮我声威!待魏军退去,再鸣金收兵!”
这时杨仪才回过神来,想起昨夜安排好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因为魏延的临阵跑路,而出现了一些波动,但现在用好像也挺合适的。
并无不妥。
姜维也不管杨仪答应还是不答应,他直接翻身上马,举起长枪,策马向前。
根本就不管魏军有多少人追来!
来一千就杀一千!
来一万就杀一万!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蜀军中军鼓声大作,越来越密集,那正是冲锋的鼓乐!
掌旗官扛着冲锋时使用的大旗,紧紧跟在姜维身后。正在后方追击,朝着姜维迎面而来的魏军,猝不及防之下,因为冲锋时阵型不稳,瞬间被姜维冲了个七零八落。
如同冬天屋檐下的冰锥,被铁锤砸断掉在地上,直接碎了一地!
正在这时,蜀军中军附近的山坡上竖起了很多旗帜,几乎是漫山遍野。诸葛亮木雕坐在轮椅上,被人推到山坡上,远远看去就像是在观战一般。
见此情形,魏军顷刻间兵败如山倒,根本止都止不住。别说冲锋去趁火打劫了,会不会被人倒卷珠帘都要两说。
眼见事不可为,司马懿连忙鸣金收兵。此时姜维也见好就收,没有盲目头铁冲击正在布防的魏军。在听到中军那边传来的鸣金之音后,他便直接带着部曲顺利返回了中军。
姜维如同英雄一样,回去以后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好像在他身上看到了诸葛亮的影子。
……
战马猛的一个颠簸,骑在马上的姜维愕然惊醒,环顾左右,都是沉默不语,徐徐前行的蜀军步卒。
姜维摸了摸脸颊,发现全是泪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