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2/2)
说到狠辣,还是你够狠啊,不过也确实有用。
“邓忠,你现在就把军中所有将领都叫到这里。
我会在附近埋伏刀斧手,但有不从,直接杀之而后快。”
邓艾面色阴沉下令道,已经下定了决心。
……
钟会中军大营外,躺着约五百士卒,他们都是独立于钟会麾下人马,接受卫瓘单独指挥的监军兵马。此刻哀嚎呻吟不止。
这些人在听到卫瓘吹响的哨声后,就立刻准备冲击大营。今日中军大营空虚的消息,卫瓘也知道了,丘建带着中军人马在涪城内吃吃喝喝,和那些刚刚在中军营地内参加宴会的将领们一样。
只是没想到,钟会早有防备,以石守信麾下部曲套上中军士卒的装束,卫瓘麾下那五百人冲营的时候,一直在准备的赵囵和袭祚二人,也带着本部兵马出动,将卫瓘的人马一阵好打!
有心算无心,人数又是几倍多,自然不可能打不过。
此时此刻,赵囵他们正带着士卒将那些隶属于卫瓘的人马没收军械,送回卫瓘的军营单独看管起来。
而卫瓘本人,则是被送到石守信本部大营软禁。今夜这场宴会,等于是一场兵变,实质性的夺取了卫瓘对钟会的监管之权。
众将都各自回营后,石守信单独来到了李辅所在的军营。
对于石守信的到来,李辅并无意外。二人落座之后,李辅看向石守信的目光里面有感慨有欣赏,还有岁月催人老的无奈。
“石某谢过李老将军捧场。”
石守信恭恭敬敬的对李辅行了一礼。今日李辅之所以会第一个站出来签字,那是因为……之前他就和石守信说好了的!
“举手之劳罢了,邓艾若是不退下来,我们这些跟着钟会入蜀的将军,难道喝西北风吗?
石监军的谋划,不过是恰逢其会而已。
只是李某也没有想到,邓艾如此冥顽不灵。岂不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辅感叹道,并没有责备石守信。
其实,如李辅、胡烈这样的魏军将领,虽然跟邓艾没什么私仇,但后者却也实实在在挡了他们的财路和官路。
俗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辅他们对邓艾没意见才是咄咄怪事。
“李将军,其实石某也不想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只是吧,邓艾偷渡阴平,逼降刘禅,有灭国之功。他把事情都做完了,那李将军和胡将军,还有钟会麾下这么多将军,岂不是要在一旁干瞪眼?
待大军班师回朝,诸公回到洛阳以后,晋公要如何封赏你们?”
石守信解释了一番。
李辅轻轻点头,轻声说道:“此事你放心,事后晋公若是问起,李某会跟晋公解释的,势必不会牵连到石监军。”
这就是在说事后清算的事情了。
石守信亦是微微点头,这些事情都是应有之意,但李辅事后愿意说出来,证明他对石守信很看好,愿意多结交一下。
其实李辅这些魏军将领,压根就不想拥戴钟会搞什么事情,实在是邓艾已经把功劳都捞完了,难道他们这些人,全都当陪跑的?
谁会甘心呢?难道他们来蜀地就是晃了一圈然后空手回去?
邓艾要是识相的话,拿下成都后,就应该立刻向司马昭请辞,让钟会麾下的部曲速速进蜀地,掌控当地局势。
如此,他或许还能安享晚年。
现在邓艾坐镇成都数月,蜀地官员的官职都是他一言而决,且不说司马昭会怎么想,就说钟会麾下这些将领们,都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邓艾必须死,而且必须身败名裂!要不然,这趟伐蜀,钟会麾下的将领就等于是白跑了。
没有功劳,还想劫掠蜀地?不怕别人在背后诟病?不怕司马昭心里难受?不怕事后被人秋后算账?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解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邓艾祭天。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石守信来找李辅的时候,后者很爽快就答应的原因,跟钟会没有一点关系,纯粹是这些将领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
所以说,这也不是石守信有多大的威望,能够说动这些将领,纯粹是利益使然,顺水推舟罢了。
“李将军,邓艾可能会带兵奇袭大营,你有什么办法吗?”
石守信沉声问道。
“先下手为强,明日我便带兵进驻雒城。这十多万人马只要不是都堆在一块,邓艾断无赢的可能。”
李辅是打老了仗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钟会大军的弱点:人太多,都堆在涪城这块。若是被邓艾的兵马突袭,炸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那便拜托李将军了,我会向大都督提议此事,李将军顺水推舟就行了。”
石守信起身对李辅作揖行礼道。
“嗯,出兵之事包在我身上。”
李辅对石守信打保票道,将其送出大营。
等回到营帐之后,李辅这才长叹一声道:“若无石敢当,钟会之谋寸步难行。待邓艾落败后,钟会也要步其后尘了。石敢当啊石敢当,你是不是打算将来送钟会一程?”
他目光深邃,思来想去,终究还是自饮自酌了一杯浊酒。
“蜀国灭亡,狡兔死,走狗烹,我们这些人也该把位置让出来了。”
李辅无奈摇头,只觉得杯中浊酒苦涩难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