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引而不发(2/2)
“贤弟,邓忠逃跑了,这……不要紧吧?”
胡烈脸上出现怪异的表情,想了想,还是把心中的疑问压了下来。
“跑了肯定要紧,可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邓艾之罪,那是要灭族的。做人留一线,何苦赶尽杀绝呢?
反正邓忠以后也不可能露面了,随他去吧。
他将来多半也是隐姓埋名苟活,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石守信漫不经心说道,听到这话,胡烈已经确定了自己刚刚的怀疑。
很多事情,意思大家心领神会就行了,没必要说得太直白。
一个人又不携带兵刃,还是在成都城内,怎么跑得掉呢?
谁都知道是石守信故意放走的,偏偏,外人还说不出他的不是。
因为石守信是住在城外军营里面的。城内的人跑了,他这个住城外军营的人,不知道也挺正常吧?
反正,你说有,你拿不到证据;你说没有,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贤弟啊,你这个人哪里都好,就是心肠太软,太好说话了,将来要吃亏的啊。
殊不知人心险恶,你有肚量,别人未必也有肚量的。”
胡烈忍不住暗示了一句。
“大哥说笑了,邓忠是自己跑路的,跟我又有什么关系,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石守信呵呵笑道,端起酒杯,跟胡烈碰了一下杯。
……
剑阁城楼签押房,羊祜和羊琇这对堂兄弟,亦是在对饮。
不过此时屋内的气氛稍稍有些紧张,羊祜一脸担忧看着羊琇,似乎欲言又止。
“堂兄不妨说说看,晋公究竟是如何打算的。这调职的文书也还没送来,我现在究竟是去长安呢,还是留在剑阁呢?”
羊琇疑惑问道。
他抵达这里已经有些时日了,不过暂时还没有启程去长安。原因很简单,羊祜建议羊琇暂时留在汉中,在汉中任职。等伐蜀大军返回关中的时候,再随军一起回归。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根本不需要经过司马昭的首肯,只需要跟贾充打个招呼,就能完成调职!
而羊琇,则是打定主意要去长安!只不过这样的话,他“擅自脱离”的罪名,就不好糊弄过去了。
“你最好是留在汉中,不要去长安。”
羊祜面色肃然说道。
“我一定要去长安,见到晋公后,当面陈述钟会的反迹!”
羊琇就像是中了邪一样,根本听不进劝。
见他如此顽固,羊祜无奈叹息道:“晋公早就知道钟会要反,不过引而不发罢了。汉中有五万精兵,随时准备入蜀。我本不想将此机密告知于你,但见你如此坚持,也只好实言相告了。”
“堂兄,这样的话,那我就更要去长安了。要不然,晋公以为我和钟会是一唱一和怎么办?”
听到羊祜的描述,羊琇更着急了。
“你不会是想在晋公面前,说石敢当的坏话吧?”
羊祜一脸古怪看向羊琇,有些不能理解这样的想法。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羊琇信誓旦旦的打保票说道,来时的路上,他真是这样打算的。但是现在他已经打消了念头。
“没有就好,石敢当被晋公赋予重任,你千万别提他如何如何,否则会引起猜忌。
之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晋公对卫瓘起了猜忌之心。
石敢当就是要顺带监视卫瓘,关键时刻破坏钟会图谋。
你若是掺和进来,绝对没有好事。”
羊祜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里里外外都是在警告羊琇不要轻举妄动。
听到这话,羊琇吓得额头上都冒出了冷汗。他自幼聪慧,脑子转得极快,听羊祜这么一说,就知道此事的黑幕深不见底!
他万万没想到,石守信居然肩负这么重要的任务。难怪他混到钟会身边当亲信的。
羊琇原以为石守信是利欲熏心看不明白形势,没想到对方不仅看得明白,而且还以身入局,呼风唤雨!
“我明白了,但是还是要去长安,痛斥钟会。”
羊琇的态度十分坚定。
“真的只是骂一下吗?”
羊祜微笑问道。
羊琇点点头道:“此事,乃是晋公在钓鱼,知道钟会要反,却故意不说。既然如此,那我就要表明立场。通风报信嘛,说什么不重要,走一趟长安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听到羊琇这么说,羊祜转念一想,觉得堂弟此举也不无道理。
去了长安,便是表明坚定站队!
虽然完全帮不上什么忙,也伤不到钟会分毫,但却可以把自己完整的摘出去。
将来司马昭开启大清算,就算不到羊琇头上了。
“那你不必等文书了,直接去长安吧。”
羊祜长叹一声,他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却也知道:很多时候,面对重大政治事件,不表态是不行的。
羊祜上下打量着羊琇,感觉经历这次伐蜀,羊琇似乎成长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