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218章 把民心点燃

第218章 把民心点燃(1/2)

目录
好书推荐: 剑出星宿毒为锋 抗战:团长!我祝你恭喜发财 鹰酱:建国初期,你家六代机升空了? 沸腾时代 假扮天骄的我,预支修炼成果 我,符修老祖,强亿点怎么了 人在火影,但是骨真人 在美留学,大明总督什么鬼? 开局寿元到头,绝美师尊劝我娶娇妻 华娱唯一太阳

林姝上任第七天。

青峰县电视台晚间新闻黄金时段,一贯古板沉闷的节目片头破天荒地换了。

没有惯常的巍巍群山配著慷慨激昂的管弦乐,也没有俯瞰县城的宏大航拍。

取而代之的,是镜头贴著地面的晃动感。

画面有些粗糙,甚至带著点风颳过麦克风的嘶嘶杂音。

镜头里,是冬末初春时节,青山镇柳林村那片还带著去年冬天荒芜气息的山坡地。

穿著褪色蓝布袄的老杨头,那张沟壑纵横、被山风和岁月刻满痕跡的脸庞,几乎塞满了整个屏幕。

他粗糙黝黑的手指笨拙地捻著几根刚冒出嫩芽、毫不起眼的草茎,对著镜头,笑容憨厚:

“看!柴胡苗!头年种下,这开春就窜出来了!长得劲儿大咧!”

他的声音不大,甚至带著浓重的乡音,但每个字都砸得电视机前的老百姓心头一震。

“往年这时候,地里还冻得梆硬,只能蹲墙根晒太阳,等著开春出去找零工,看人脸色,累死累活也落不下几个子儿……”

老杨头絮叨著,语气里有种沉淀多年的辛酸。

“现在好了!去年跟合作社签了合同,种了这五亩柴胡!合作社管技术,包收购!这苗儿出来,就看见钱了!”

镜头切换。

简陋但乾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几张方凳围著小饭桌。

桌上是几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菜。

老杨头的老伴,一个同样饱经风霜的老太太,正把一碗热气腾腾的土鸡蛋燉蘑菇推到镜头前,笑容侷促又真诚:

“请记者同志尝尝!咱自家母鸡下的蛋,山里的野蘑菇!没別的,就是乾净!心里舒坦!”

没有主持人字正腔圆、刻意拔高的旁白。

只有老杨头和他老伴最朴实、带著泥土气息的语言。

画面最后定格在老杨头家堂屋那张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上,那里醒目地贴著一张红纸列印的“合作社收购保底价目表”。

这就是林姝策划的系列深度报导《青山药农》的第一篇:

《老杨头和他的柴胡苗:盼头在地里》。

它像一颗石头,砸进了青峰县沉寂已久的水塘,溅起的不是水,是滔天巨浪!

报导播出的第二天,郑仪下乡去柳林村药材种植基地现场办公。

车子刚拐进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通往老杨头家那个半山坡的泥土路两边,竟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有扛著锄头刚下地的老汉,有抱著孩子的妇女,有搓著手的中年汉子……全村老幼,几乎都出来了!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郑仪的车。

没有欢迎领导的条幅,没有锣鼓喧天的排场。

只有一张张被山风吹得黝黑粗糙的脸庞,一双双混合著期盼、感激甚至一丝忐忑的眼睛,在初春料峭的寒风中,默默地、热切地注视著那辆缓缓驶来的车。

“郑书记……”

前排的刘希低声提醒,语气里带著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震惊。

郑仪推开车门。

“郑书记来了!”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人群像是被点燃了,瞬间涌动起来!

“郑书记!可算见著您了!”

“看了电视!俺们家那口子昨儿看老杨叔的报导,看一遍抹一遍眼泪!”

“老杨叔说得对!有奔头了!这地里真长出钱来了!”

“郑书记,您看看俺家的地!合作社说也適合种柴胡!”

一双双沾著泥土、布满老茧的手伸了过来,不像是要握手,更像是想抓住某种实实在在的、能改变命运的依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狮子与兔(BDSM)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宋时行 皇恩荡漾 土匪营 第三次机遇 大腕崛起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戏闹初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