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地道道山东人(三更)(1/2)
第7章 地地道道山东人(三更)
周奇峰满脑子问号:“师兄,你刚刚信誓旦旦,把行业、市场、内容,全部分析了一遍,你刚才多自信啊!”
“还表了决心,我看韩总都动容了。”
沈善登无动于衷。
自己这师弟,咋怎么单纯?
说什么就信什么?
有人说自己2020年登陆月球呢,说就信啊!
想着以后还要用师弟做事,沈善登解释道:“市场风云变幻不定,谁也没法保证成功。”
“我拍过两部短片不假,但这个层次的项目,拍没拍过影响并不大。”
正常的导演路径,一般来说要拍短片,然后拿一些野鸡奖、大学生奖项之类的。
证明自己有一定才能。
这个过程,短则一两年,长了不好说。
有点关系的,会想办法申请青年电影基金支持。
这个更是僧多肉少。
或者遇到了冤大头暴发户,想沾点“艺术”气息。
再或者要洗米的,捧人的,获得个长片机会。
无背景的青年导演,拍mv、拍广告自己攒钱,砸锅卖铁弄一部长片电影,最好上电影频道,那就是电视电影,证明自己有能力驾驭长片。
至此,也只是电视电影,后面还有院线电影。
电影上院线,还能赚钱的导演,才能码到一些明星演员。
到了这一步,一般要十年到二十年,很多青年导演一辈子进不了院线。
能有一部院线电影的导演,已经是行业里的佼佼者,最上层的存在。
沈善登抄了几十首歌,有那么一点名气,但他只是网络歌手,不走实体,社会地位和名气不匹配。
就算是一线歌手,做导演也难。
周杰伦能拍,除了自身名气,更是有港台两地保驾护航,而且也只是挂名。
大陆这边,类似徐峥、陈思诚演员转导演,千难万难。
徐峥是赶上了光线踏入制片领域,陈思诚赶上了院线踏入制片领域。
赶上了风口的两人,也是做到了演员行业比较顶级的位置,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总之。
对于个人来说,能力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平台和机遇。
当下电影行业处于中国电影资本大崛起的前夜。
前夜,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沈善登不认为自己,拿出详实的剧本和策划书,再加上清晰的营销策略,就能让人帮他组局一个亿的制作。
哪怕韩三平大力支持,中影里面也有其他声音。
就算中影全力支持,也不可能全投,领投的话,如何说服其他投资方也支持沈善登?
沈善登吹的怎么大,只是想要来一部中小制作。
他会占一定份额,增加话语权。
再加上中影帮忙组局,保发行保院线。
周奇峰心灵遭遇了冲击,师兄也太那啥了吧。
“可是.”
直到进了学校,周奇峰还没缓过来。
沈善登饱含深意道:“没什么可是,你要知道所有饭里面,公家饭最好吃。这碗饭,我不吃,也有别人吃,凭什么我不吃?”
“千方百计也要吃上!”
电影基金就在那里,《投名状》《赤壁》那种项目都能做。
给外面搭钱演戏的主演,开出一个亿的片酬。
相比之下,真要是拿出一个亿来搞《绣春刀》,沈善登也真敢上!
没有心理负担。
而且也没有其他好走的路。
沈善登倒是可以自己投一笔,但是他领投没用啊。
他没有过院线作品,也没有过成功经历,人家不信他。
而不尝试,就不可能成功,但不成功,就很难开始。
两头堵!
沈善登想过找煤老板,了解情况后,放弃了。
先不说现在这个时间点,小煤矿似乎还没大规模治理。
就算治理了,你当煤老板是吃干饭的?
人家是钱是洗澡的,这是第一。
第二人家是要玩女人的。
能坑煤老板的人,大有人在。
但问题是,沈善登是港岛导演吗,是大院子弟吗?
他前世干工程,为了一个篮球场、操场、学校食堂有时候能打生打死,那才百十万的项目。
后世《以法之名》简直搞笑。
禹天成不干净,万海和白莲一样,这忽悠谁呢。
做工程的,做煤矿的,手段不狠就做不下去。
煤老板还没大规模入场,人家也不好坑。
没背景,身后没人,赔了钱人会通过其他手段找回来。
至于遇到不怕亏的煤老板,人家从一开始就不是做电影。
是要洗米,也要女演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