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冰冰破碎(求首订)(2/2)
“这个味比《苹果》正多了!绝了!”
“柏林电影节的政治漏阴癖是最重的,相比之下,《苹果》调性太弱了。”
沈善登说起来,也有点眼馋。
这种的题材,他知道能获奖,但是他不能拍。
拍了也过不了,因为王权安是占了坑的,有跟脚,挂了号的,有牌照。
同样的电影,沈善登这种青年导演连备案都难。
“不是,你这个.你连电影都没看过吧?”
范氷氷感觉头更疼了。
沈善登很自信:“我根本不用看电影,电影拍成什么样不是最关键的,甚至都不算很重要。”
“看简介就够了。《苹果》讲的是刘苹果,你扮演的角色,和老公安坤都是外地到bj的打工一族,女的在一家沐足馆当洗脚妹,男的则是一个高空作业的洗窗工人。”
“不料,一次,沐足馆老板林东趁苹果喝醉酒竟将她强了,而这情形恰巧被正在洗抹窗子的安坤瞧个正着,于是要讨个价,赔其损失。”
“林东妻子因为其不育而被老公冷落却主动要与安坤发生关系,理由是要让自己老公也戴绿帽,让安坤进行报复。”
“这个也够狗血的,一个高层擦玻璃的,在bj,每天能赚两三百,还是现点,人家落地就要给钱。”
“洗浴店老板手下没几个活好的妹子,真不一定有他赚得多,关键干干净净。”
范氷氷惊了:“你这也懂?”
“我当然懂了。”沈善登道:“像高层工作,从农村出来的,能攒钱的,在bj干个三五年,就能在家起小洋房,再买台不错的车。”
总的来说,这片土地的规则,还是照顾勤勤恳恳工作的劳动者的。
至少不用卖血喝咖啡。
沈善登客观评价:“《苹果》味道还是有的,不幸感很强,用陈寅格的话说,‘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
“这个基本调性是有的。”
沈善登真的深入思考过海外冲奖这条路。
总体来说,要海外评奖,不管是拍的电影,还是主创要说的话,都是要有不幸感。
拼尽全力,只是活着,只是生存。
不能有快乐,不能有欢喜;不能有家庭的温馨,不能有朋友的分享,不能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同事;更不能有辉煌的历史,不能有英雄气概,不能有荡气回肠。
说白了,连正常人,人的生活,都不能有。
所以沈善登跑了,实在是屎太难吃。
但是他还是佩服敢于酣畅淋漓吃的人的。
这需要天赋。
罕见的天赋。
沈善登用赞赏的语气肯定道:“《苹果》味道是有的,而且贫富悬殊、城乡差别、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导演的个人道德感是满足了。”
“问题就是人家不喜欢。”
烧了。
范氷氷脑子烧了。
沈善登的分析,和她认知中的电影解析不对。
太不对劲了。
过于冲击她的观念。
艺术呢,电影的拍摄手法呢,连剧情都没有。
但沈善登没看过电影,却把电影说的八九不离十,就是这个味道。
所以范氷氷才难以接受。
小疙瘩没了,更大的创伤出现了。
她人有点碎裂。
“你说,具体问题是什么?”
范氷氷想知道输在了哪,她觉得沈善登是真懂一点。
哪怕这个会导向她曾经坚持的理念破碎,但是她不甘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