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急眼(14)(2/2)
按照现在汇率,七千多万人民币。
是《色戒》吗,有激情戏吗?
就敢到这个成本!
沈善登的《督公》,商业古装动作电影,制作成本也才一千多万,《太阳》可是文艺片。
而且拍摄过程中各种事不断,两年前开拍的时候,最早是太合影视投入三千万。
太合是最早的传媒巨头,控股过华易。
用掉一千八百万后,电影拍不到三分之一,太合遭不住,选择撤资,剩下的一千两百万到不了账。
电影停拍了一段时间,韩三平帮了一手,英煌投资两千两百万,但要求票房分成要先于太合。
太合不愿意,但没办法,因为钱已经投了,不接受,电影停拍更见不到钱。
制作成本四千万,还是不够,江武和周韵后面又补了上千万。
成本没有七千万,也有五六千万。
这样的电影,沈善登反正是不敢碰的。
如此波折,商业片扑的概率也有八九成,何况是文艺片。
“老哥,我挺佩服你,你是真有情怀的人,六百个拷贝要七八百万吧,姜文自导自演也要按照顶级配置投入,宣发加一块至少一千万,还要往上走。”
“做生意不为了赚钱,为了支持艺术事业。”
不像夸人的话,于东听出来了,抿了抿嘴,给沈善登算了笔账:“姜文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时观影人次超过一千万。”
“那可是九五年,姜文有一大批观众群体,按照现在的票价,有一千万来看《太阳》,票房能破四亿。”
“四分之一的人来看,也能轻松破亿!这是姜文禁导五年后的复出作品,观众万众期待!”
沈善登见于东对姜文个人品牌如此有信心,只问了一个问题:“《太阳》是《阳光》那样的充满青春,充满禁忌,露大腿露胸的电影吗?”
“是一种电影类型吗?”
于东愣住,随后控制不住情绪了,不客气道:“你想说什么,这是姜文!我告诉你,我会助推姜文进入亿元俱乐部,我本来还想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潜力。”
“我告诉你,《阳光》当年有1100多万观影人次,这些人都从当初的20左右岁变为现在的30左右,他们还是影院的消费主体!”
“肯定还会买票看《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是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延续,场面规模投资都比当初大很多,是魅力十足的大片,将成为一代人集体的心灵回忆!”
“我再告诉你,《太阳》入选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是电影艺术的殿堂。”
“这一次的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席主席是老谋子,华人导演已经两届获得威尼斯电影节了,《太阳》获奖几率很大。到时候票房和奖项双丰收,你会看到国际为我们欢呼。”
还急眼了,沈善登立刻改口:“我就是一说,别急,别急。”
“我没急。”
“姜文导演牛逼!做演员是这个!”沈善登竖起个大拇指:“做导演也是这个!”
于东心情好受了不少,但心里还是笼罩了一层阴影。
毕竟,是一千多万,一千多万啊!
他想的是复刻新画面、华易的成功经验。
新画面是张伟平捆绑了张艺谋,华易是王忠军捆绑了冯小刚,他于东捆绑了姜文,也一定行!
投资方代表陆续到来。
“张制片。”
沈善登见张能手来了,笑着打招呼。
然后,光线的代表也到了。
“《督公》会在10月底,11月上映,我需要各方保障发行。”
于东和光线代表微微皱眉,时间太赶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还要留出时间洗印拷贝。
不等两人说话,张能手开口道:“中影保五百个拷贝,中影全力支持。”
张能手也觉得时间太紧,但这是上头的意思。
第二出品方善登文化和第一出品方中影早达成了默契,博纳和光线只能跟了。
开完会,沈善登送于东上车,拉住车门,问了一句:“于总,你觉得威尼斯是评委主席说了算吗,张艺谋喜欢姜文这样的大院子弟吗?”
留下骂娘的于东,沈善登说完就关了车门。
沈善登很清楚,于东会来找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