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周奇峰之问(44,依然万更1w2,继续(2/2)
周奇峰道:“我就觉得不太舒服。”
沈善登宽慰:“你要相信木子导演的能力,这部戏有可能成为港岛本部年度票房冠军,首部*级片年度票王。能取得如此票房,木子梁朝伟的金字招牌功不可没。”
周奇峰嘀咕:“还不是打真军。”
声音太小,沈善登没听见。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灯光亮起。
两人沉默地走出放映厅,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谁也没说话。
“师兄,我不想在这里过夜。”周奇峰道。
沈善登看了一眼腕表:“走,去机场。”
两人这次乘坐机场快线。
车厢内冷气十足,航空座椅舒适宽敞。
天边的云朵甩开了车厢,沈善登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海景和青马大桥的钢铁骨架,指尖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不知道想着什么。
周奇峰略显疲惫,呆呆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象。
抵达机场,办理登机,过安检。
当飞机轰鸣着冲入天空,天空中的晚霞,美得让人窒息。
周奇峰无心景色,终于忍不住问:“师兄,如果一部戏,基调是将那些立场模糊之人的私密生活,粉饰成对人性的朝圣;将家国之痛稀释为情感的困局。”
“还有没有是非?”
沈善登没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主题是将爱情当作遮蔽真相的幕布。”
“用几场亲密戏,让一位本有信念的女学生,从坚定走向彷徨,成为对方情感的依附。”
“试图用人性的觉醒、爱的力量,让我们相信一位原本坚定的人,竟因私人情感而放弃立场,关键行动因一句‘快走’而瓦解。”
“这是否可悲?”
沈善登依然没说话。
周奇峰再问:“如果一部戏,用身体之间的纠缠混淆了大是大非,用枕边絮语淡化了深重过往;用一句‘他待我很好’,遮蔽了无数无声的呐喊;用表面的温柔,替换了热血与勇气;用看似深情的自白,扭曲了一个本应凛然的故事”
“用复杂的目光、人性的弱点、孤独的选择,掩盖了残酷;用特写放大强势者的眼泪,用情爱解构义士的付出.”
“这是否荒谬?”
沈善登依旧沉默。
周奇峰继续问:“如果一部戏,让负面人物披上人性的外衣,伪装成值得同情的角色;用精美的画面织就叙事陷阱,将背叛诠释为对自我的忠诚;把妥协包装成心灵的觉醒。一个曾经伤害众人、踩着他人而上的人,只因在情感中流露片刻柔软,就被镀上所谓复杂人性的金边。”
“这能称为艺术吗?这真的是在探讨人性吗?还是只是一场混淆视听的演绎?!”
“如果错误可因一滴眼泪被原谅,如果罪责能借一丝温情彻底洗清,那公理与正义该如何自处?”
沈善登依然没有说话。
周奇峰又问:“如果一部戏,剧情把宏大的是非命题替换成情感的选择题;将家国恩怨降维成男女之间的博弈;人物的信念因一件礼物产生动摇,重大存亡被简化为‘他是否爱我’的心理游戏。”
“用高超的镜头语言,引导观众淡化对立、模糊善恶的边界,从而转移了真正值得关注的核心。”
“面对强势一方所谓的‘爱情’,处于弱势的一方,真有选择的余地吗?”
“若一部电影暗示年轻人,信念可因物质馈赠而动摇,深刻过往能被短暂温存所抹消,这岂不像是给毒药包上衣?”
沈善登还是没有说话。
周奇峰痛苦地闭上眼睛:“我所质疑的并非创作自由,而是基本的人性底线。”
“一段沉痛的历史被拍成情感史诗,义士的坚持因对手的伎俩而溃败。”
“这世间若尚有天理,便不该让坚持信念者无声湮灭,而使心术不正者光鲜披彩!”
“这人间若还有公道,便不该让背叛者被加冕,让牺牲者沦为被消费的谈资!”
“这究竟是艺术,还是一具粉饰华丽的空壳?”
“师兄,明明天还没有黑,可为什么我觉得天黑了。”
等他说完了,沈善登才说话。
沈善登用手指了指舷窗道:“你说了这么多,天已经黑了。”
周奇峰迷茫地睁开眼睛,泪水模糊了眼眶。
模模糊糊看到下面斑驳的灯光,万家灯火。
沈善登道:“天黑了,到了时间天就黑了。这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形成了昼夜更替的天文现象。”
“地球作为不透明球体,在任何时刻仅有约50%表面积能被太阳直接照射,未被照射区域则形成黑夜。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使地表各区域交替进入昼半球和夜半球。”
“认知可以扭曲,情绪可以挑动,故事可以翻页,人物可以更迭可物理法则、数学公理、经济规律这些,没法扭曲。”
周奇峰心头一震。
沈善登反问:“你知道培养一位大师级人物多难吗?不只是需要资源,还要看时机,看运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