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郭懋的交代(1/2)
“回陛下,长沙沟的事情,臣知道,但臣不敢说!”
郭懋將头磕的更低。
“为何不敢说,之前不说朕能理解,你在其中获取了利润,可战事已起,这么大的事情,你还敢隱瞒,你眼中还有朕这个陛下吗?”
朱祁镇怒火衝天,来自朱祁镇的记忆让他杀气腾腾,若不是现代灵魂的压制,说不准就大开杀戒了。
“陛下,罪臣没有获取利润,但他们用罪臣的家人威胁臣,一旦臣说出去,就不让臣家人好过。
罪臣孩子还小.......臣对不起陛下的信任。”
朱祁镇强压下怒火,“说说吧,到底是谁威胁的你,你也是三品武將,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威胁你?”
“陛下,三品武將,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陛下去过宣府,应当已经知道杨洪变卖粮草军械吧,臣当时察觉到想要彻查,还没等臣拿到证据,臣就被安排到这麻峪口担任守將。”
朱祁镇看了英国公,这种调动,一般五军都度府都有备案。
“陛下,臣不知道此事,这种调动一般是边关提交,五军都度府只做备案。”
“陛下,边关守將调动,这是惯例,为了防止边將做大做出的限制。”
泰寧候在一旁解释。
朱祁镇点点头,这样的操作出发点很好,但中间也有太多的缺陷,將將领的调动权应当收於五军都度府。
这样才能避免做大,同时要求异地调动、父子不同军等等。
或许杨洪的事跡以后依然会上演。
经过锦衣卫的初步探查,宣府大同两个地区,在军中的杨氏子弟就超六十人,更別说很多依靠杨氏进入军中之人。
这也是杨洪为何能凭自己的手令將军堡中所有將士全都调走而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这事情的时候。
“那你为何不向上匯报?”
朱祁镇冷声问道。
“臣匯报了,臣连续写了十多份奏本,可如同石入大海,了无音信。”
“英国公、泰寧候你们作何解释?”朱祁镇真的感觉到胆寒,正三品的军官奏本,竟然到不了他手中。
“回陛下,五军都督府绝对没有收到郭將军的奏本,臣担心有人欺上瞒下,特意安排了信得过的人负责接受奏本,边关的奏本无论大小事,臣都会过眼,绝对没有郭懋將军的额奏本。”
英国公解释道。
“那你说奏本去哪了,难道能飞了不成?”
“陛下,罪臣的奏本极有可能没有转到五军都督府?”
“为何出此言?”
“罪臣的奏本需要通过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臣私下找朋友打听过,都指挥使司中没有罪臣奏本的记录。”
“所以你对朝廷失望了,对朕失望了?”
朱祁镇淡淡的道,郭懋这样一说,他就想起明军的奏本制度。
基层武將想要奏报给他,奏本需要需经都指挥使司转呈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挑选一番后,將重要的匯报给內阁,让內阁批覆,最后呈报给他。
而边镇大將(如杨洪、郭登),可通过兵部职方清吏司直送內阁,內阁批覆后送他批阅。
这是平常奏事的唯二途径。
中间的环节太多,很容易被有心人发觉出漏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