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 第150章 146武学宫“校长”

第150章 146武学宫“校长”(1/2)

目录
好书推荐: ICU抢救时,他的喜帖发到我病床 漫威:开局觉醒小宇宙 前妻惊艳回国后,乔总跪求父凭女贵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废妃娇养小书生后,暴君疯了 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我一个反派,掠夺天命之子很合理吧? 穿书七零,恶毒女配被绝嗣大佬宠上天 五岁萌妃炸京城,我阿娘是侯府真千金 骨仙娘娘

第150章 146.武学宫“校长”

相对而言,豳风箭不论射程、射速还是箭矢直接命中的威力,与长风矢、连雨箭、骤风箭等箭术相比,都没有明显优势,甚至还有开弓准备时间稍长和耗力更大的短处。

而优势则在于,精准度更高,针对敌人的动作有更好的预判性。

然后建立在这精准性更高的优势上,它的杀伤力却又反直觉地并不要求一定要命中敌人要害。

只要伤到目标,哪怕只是擦伤,也会有寒气从伤口快速侵蚀对方血肉。

如果对方不能快速祛除箭矢带来的寒气,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是轻伤,也可能要人命,将之冻毙。

所以,如此箭术在徐永生看来,最合适的场合是……冷箭偷袭。

鹿婷是学生,反而不能在平时轻易请假,所以这趟上元灯会,徐永生独自前往关中帝京同谢初然、韩振等人聚首。

一路上,他就边走边练箭。

时间留的富余,不耽误他如期抵达大乾皇朝位于关中的这座都城。

上次去剑南巴蜀,虽然也途经帝京,但徐永生过门而不入。

这趟他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座大乾国都。

第一印象,就是比河洛东都布局更加方正。

大乾关中帝京是标准的对称格局,皇城宫城坐北朝南,位于帝京北方,主干道朱雀大街一路向下,精准将这里分为东城、西城,又称长安、万年两县。

帝京闻名天下的东、西两市,也隔着朱雀大街遥遥相对,位置相当对称。

与之相比,河洛东都的宫城、皇城则都在城墙内的西北角上。

当然,河洛东都整体要结合城西神都苑,仿天上三垣布局,自有另一番奥妙,可看地图时如果不计入神都苑只看城中里坊格局,就有些逼死强迫症……

抵达关中帝京后,徐永生先去了帝京学宫。

在帝京这边,他两个熟人一个韩振,一个石靖邪。

二者都已经从帝京学宫毕业,不过后者仍然留在学宫。

和徐永生一样,石靖邪成为学宫的一名六品直讲。

虽然是私人性质访友,但既然到了帝京,有些人还是要顺道一起拜访一下。

例如学宫西监司业,以及学宫祭酒。

从朝廷职司和学宫规章上来说,祭酒是整个大乾武学宫的最高官员和管理者。

学宫东、西两监,都在祭酒管理下。

不止如此,和隔壁修文国子监那边的情况一样,严格来说祭酒并非只是单纯的“校长”,同时还有督导整个大乾皇朝教育系统的部分职责。

从上到下,除了武学宫之外,深入各地州县的州学、县学网络,同样也在学宫祭酒职责范围内。

正因为如此,所以祭酒大多数时候都是抓总,分别位于关中帝京与河洛东都的学宫西、东两监日常教学任务,便主要是两监司业负责。

但学宫祭酒如果有心,自然也可过问学宫中相关事。

现任大乾武学宫祭酒,名叫江南云,是个外貌年龄看上去约在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就徐永生所知,其人和东都学宫司业罗毅、四门学博士林成煊一样,都是庶民出身,准确说是和他徐永生一样的城坊街市出身,早年求学时也被人称为市井麒麟儿。

当然,现在很少有人会这么称呼江祭酒。

因为对方是实打实的二品儒家武圣,大乾教育系统中不论职权还是个人修为上,都是独一份的一把手。

而另一方面,江南云,是齐氏婿。

齐氏乃是同燕、韩、赵、魏等大族并称的天下名门。

河洛一带声名大噪,存在感颇强几乎不逊色于大将军任君行的右镇魔卫将军齐蝶泉,便是出身于齐氏。

齐氏较为特殊的地方在于,当前的中生代也即是齐蝶泉他们这一辈人,有些阴盛阳衰,同时还有些武盛文衰。

同辈人里,最出色的代表,一个是常驻关中帝京的禁军左武卫大将军齐雁灵,另一个是常驻河洛东都的禁军右镇魔卫将军齐蝶泉,皆是女子。

对大乾皇朝整个武道盛世来说,只要修为实力够高,阴盛阳衰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

齐氏一族预定的下一代家主,正是左武卫大将军齐雁灵。

齐蝶泉在家族中同样有很高的话语权。

但对于以经学传家立世,名扬天下的齐氏一族来讲,武盛文衰就比较成问题了。

中生代最出色的代表人物齐雁灵、齐蝶泉姐妹,全都是走纯武夫的修行路线,而非儒家武者路线。

这种情况下,齐雁灵的夫婿江南云,早早展现出儒家修行上的天赋,惊才绝艳,得到齐氏助力,自然顺理成章。

“早就想见见恒光了,可惜直到你毕业都没当面一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模拟器:从杀穿清风寨开始无敌 人在中土:让我拯救艾泽拉斯? 我才不是御兽文反派 遮天:从鬼仙证道开始 圣龙骑士:从锻造镰刀开始 蜉蝣逆旅 妖魔高武:从虎妖成长为白虎星君 魔门剑宗,我自趋吉避凶 为了祸害正道,我只好制作游戏了 源植纪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