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朱標的震动!找到红薯了?野炊!(1/2)
“父皇,什么好多银子?”
武英殿內,朱標眼神中满是疑惑,紧紧盯著朱元璋问道。
“嘿嘿!”朱元璋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隨即將陈锋在大本堂的讲课內容轻轻推到朱標身前,“你自个儿仔细瞧瞧!”
朱標伸手接过,眼神中满是好奇,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见是陈锋上课的內容,朱標先是神色猛地一怔,流露出惊讶之色,可很快便又恢復平静,心中已然瞭然。
毕竟,给一群藩王授课,內容关乎国家社稷与皇室威严,自家父皇肯定是要亲自把把关的,绝不可能放任陈锋隨意发挥。
谁也无法预料陈锋会在课堂上跟那群藩王讲些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
看著看著,朱標只觉得眉心不受控制地突突直跳,原来陈锋整整一节课,都在向诸王灌输著灭倭国的思想。
朱標心中顿时警觉,只觉此事大为不妥。
倭国自古以来便是华夏的宗属国,每年都会向大明进行朝贡,双方一直维持著相对稳定的关係,陈锋又怎能蛊惑诸王去灭掉对方呢?
他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可刚要开口,朱元璋却伸出手按了按,示意他稍安勿躁,先继续看下去。
朱標无奈,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悦,耐著性子继续逐字逐句地阅读。
隨著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眸越瞪越大,喉咙也不由自主地滚动了一下,心中的震惊难以言表。
待朱標看完,整个人都有些神情恍惚,他缓缓看向自家父皇朱元璋,下意识地搓了搓牙子说道:“每年產白银五百万到一千万两之间…”
朱元璋神色中带著感慨,唏嘘地点了点头。
朱標儕牙,心中思绪万千。
朱元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標,嘿嘿一笑问道:“怎么?现在觉得这倭国该不该灭?”
朱標沉默了少许,轻咳一声,开口道:“倭国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附属国,多年来多有朝贡,从未有过不轨之心…”
朱元璋瞪大了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不满。
朱標见状,再次轻咳一声,话锋一转:“但话又说回来,陈锋说得也不错,这倭国確实狼子野心,一直覬覦我华夏大地,后世华夏最大的敌人便是这倭国人,南京也曾在这倭国人手中遭受生灵涂炭的劫难…”
“更何况,按照陈锋所说,前些天趁著大明过年,海防鬆懈之时上岸劫掠的倭寇,多半与倭国南朝有关…”
“那么,此等目无君父、不仁不义、残忍嗜杀、野心勃勃且天生反骨的宗属国,还留它作甚?”
“就该一举將其灭掉,將其收归华夏正统,化作我大明的一片领地。”
“还可將其作为我大明未来开发美洲的桥头堡、物资补给站,如此想来,也是极为不错的!”
“当然,我大明並没有侵略宗属国的意思,实在是这倭国先不仁不义,覬覦我大明国土在先,那就留他不得了!”
最后这句话说完,朱標不由挺直了腰板,胸膛高高挺起,神色显得无比义正言辞。
朱元璋虽然嘴角微微一抽,心中暗自感嘆这些读书人实在是冠冕堂皇,明明要去灭人家的国家了,还要找这么一个蹩脚的藉口来说服自己……但这正合老朱的心意啊。
他要的就是读书人这种义正言辞的“不要脸”!
当即,朱元璋哈哈大笑,重重地点了点头:“不错,倭国那小小的弹丸之国,也敢覬覦我大明朔方之地,简直是有求死之心。”
“既然如此,咱自然要满足他们。”
“再说,那等卑劣之国如何配掌握那么多银矿,德不配位,必遭天谴…”
“咱派人去帮他们挖矿,也是在救他们的命!”
朱標目瞪口呆地看著朱元璋,本以为自己刚刚那番话已经够“不要脸”了,没想到啊没想到!
薑还是老的辣!人还是自家父皇更“不要脸”。
这话说得他都不知该如何接话了!
朱標轻咳一声,提醒道:“父皇,提前说好啊,將诸位弟弟分封海外也只能分封去无主之地,如澳洲、美洲或者中亚、西亚、欧洲、非洲那等要么是无主之地,要么不属於大明藩属国的地域。可不能分封去大明周边的藩属国內…”
“当然,倭国除外,这个国家是个不安分子,是一颗毒瘤,除掉它是因为它图谋不轨,是为了我华夏后世子孙考虑。”
“但其余的藩属国可不能乱来…”
朱標虽然支持陈锋將藩王分封海外的计策,但绝对不赞同大明隨意对外发动战爭。
特別是大明的“15个不征之国”,朱標是坚决反对大明对这些藩属国无缘无故动兵灭国的。
虽然倭国也属於这“十五个不征之国”,但这不是有充足的理由与藉口吗!
那么,大明就还剩下“十四个不征之国”,对这十四个国家,朱標不希望自家父皇轻易动用刀兵。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並没有急著回答。
这所谓的十五个不征之国虽然是他定下的,但在听过陈锋分析世界局势后,朱元璋心中有些改变想法了。
毕竟,这些藩属国並没有想像的那么老实。
就比如一直都殷勤朝贡的朝鲜,连国家名字都是他朱元璋起的。
可据陈锋所说,这个国家一直都不老实,一直在图谋鸭绿江以南的华夏领土,並且已经悄无声息地占据了一些…
就这,老朱是一定要灭了对方的。
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当前还是先让大明繁荣富强起来为主线任务。
而且,也没必要与朱標说…
而朱標是何等的了解自家父皇,见他这幅模样,顿时心中咯噔一跳:“父皇,你不会想出尔反尔吧?说好的永不征之国呢?”
朱元璋想了想,如此对朱標道:“標儿,用陈锋的话来说,这个世界最不变的便是变!”
朱標一脸愕然,呆立在原地。
朱元璋笑笑:“以前咱大明没有那个能力自然不能隨意征战,但如今有了陈锋,有了他这个从六百多年后来的先知,有他带来的先进技术、思想水平、远见识略,难道咱大明还要墨守成规,满足现状吗?”
“当大明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做一些以往不敢想之事而不去做,那便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更何况,让大明去统御各国,带去更加先进的文化,技术,科技,让各国百姓吃饱穿暖,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践行圣人言论的方法吗?”
“標儿,你要明白,各国百姓都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咱大明不去解救他们,还有谁能去?”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最后又道:“当然,咱知道標儿你的仁慈善良…但你放心便可,这些事由咱与陈锋来做便是,你只需等著继承咱打下的江山,做那圣明的守成之君便可!”
朱標嘴巴张了张,想要说些什么,却半晌无言以对。
朱元璋哈哈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转移话题问道:“你来找咱,是有什么事吗?”
朱標这才回过神来,想起今日自己来找父皇朱元璋的目的,急忙道:“自几月前开海禁,重建市舶司以来,大明沿海各地的港口便陆陆续续开启运转,各地商户也纷纷踊跃进行海上贸易。”
“几月下来,却如陈锋所言那般,大明手工业商品不但没减少,反而在海贸的促进下,各地都兴起了新的手工业產品,並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也逐渐与南洋诸国恢復了通商,甚至已经有盘踞三佛齐国(苏门答腊)的西洋人与我大明接触。”
“如此,国外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涌入大明。”
“同时,儿臣也时刻让人关注著陈锋所说的那几种高產粮食作物。”
“前几日,寧波市舶司有官员上报,说在与西洋人交易的过程中在对方船上发现了疑似陈锋描述的『红薯』的藤蔓植株。”
“並且,在没引起西洋人的注意下,將那株藤蔓植物买了下来,已送到南京市舶司。”
“刚刚儿臣也去看了一下,確实有些像陈锋口中描述的红薯!”
“是以,儿臣便来向父皇报喜…当然,也想带父皇去亲自查验一二。”
朱元璋闻言噌的一下站起身来,眼神中满是激动,紧紧盯著朱標:“此话当真?”
朱標非常理解自家父皇此时的心情,因为之前他从属下那里得知此消息时也是如此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