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当抠门的老朱不再抠门!立冬烤红薯!(1/2)
隨后的日子里,陈锋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辅佐老朱改革各级官员俸禄制度的工作中,专心致志编纂相关册目,对外界诸事不闻不问。
然而,近日来,外界接连发生多起震动朝野的重大事件。
首先,此前意图袭杀陈锋与朱英嬈的幕后黑手终於被朱元璋彻查清楚,隨即被施以抄家灭族的极刑。
此消息一经传出,犹如巨石投入深潭,在朝堂內外激起千层浪。
这一次,朝中再无人敢劝朱元璋网开一面,就连一向宅心仁厚的马皇后与太子朱標也保持沉默,反而对朱元璋的处置表示支持。
究其原因,此次事件性质太过恶劣,刺客胆敢对公主駙马下手,而陈锋与朱英嬈对朱家而言,皆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的人物。
无论失去其中任何一人朱元璋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二人同时遭遇危险!
因此,他的惩处手段极为严酷,將该家族的成年男子全部处以极刑,女子尽数充入教坊司,就连年幼的孩童,也分別被送去挖矿、施以宫刑或是贬为奴役,整个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但面对这样的惩处,朝中上下无人敢质疑,毕竟此事已触及底线,对方的行为实在是丧心病狂,连皇亲国戚都敢刺杀,若放任不管,难保不会生出谋逆之心。
所有人都能理解朱元璋心中的怒火,无人敢在此时触他霉头。
与此同时,陈怀义得知儿子和未来儿媳险些遇害后,怒不可遏,立即连续上书弹劾江南八家士绅巨富。
奏摺中详细罗列了他们在江南各地欺压百姓、煽动佃户引发民变、非法侵占百姓田亩、恶意圈地,以及蓄奴、走私等诸多罪状。
朱元璋收到弹劾奏章后,心中大喜,当即派遣大理寺各级官员前往江南,对这些罪状进行严格审核处理。
最终,江南八家士绅巨富付出了惨痛代价,才逃过一劫。
儘管朱元璋本想將他们剥皮实草,但考虑到这些士绅在江南地区的庞大影响力,以及朝中错综复杂的势力关係,还有为了不影响当年的税收,只能暂时隱忍,只是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惩处,让其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八年难以恢復。
而朝廷国库也因此收穫颇丰,这让朱元璋心中颇为满意。
此外,一眾亲王在凤阳各地卫所军中歷练期间,也发生了不少风波。
其中,秦王朱樉与楚王朱楨不慎中了白莲教的圈套,被诱骗至其老巢,若不是铁鉉及时发现,这两位亲王险些被白莲教当作祭品献祭。
此事令朱元璋怒火中烧,险些破口大骂。
不过,这件事在初期仅限於朱家內部知晓,外界鲜有人了解实情。
隨后为了消除白莲教的威胁,朱元璋果断下令,命凤阳卫所军出击,全力剿灭盘踞各地的白莲教徒。
如同在平叛过程中,意外破获了一起惊天大案——白莲教妄图挖垮大坝,引水库之水淹没凤阳府。
所幸卫所军行动及时,在大坝即將垮塌的关键时刻阻止了这一阴谋。
若凤阳府城被淹,后果將不堪设想。
凤阳作为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一旦被淹,必將引起天下震动,沦为世人笑柄;
而且,距离凤阳三十里外的新建中都皇城,不久后便可竣工,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若毁於一旦,损失难以估量,迁都计划也將被迫耽搁。
因此,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惊出一身冷汗,心中对朱樉与朱楨先前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甚至心中满是庆幸。
若不是二人被白莲教骗去,又怎会发现如此重大的阴谋?
为了表彰二人的“功劳”,朱元璋特意下旨嘉奖:“秦楚二王以身犯险,臥底白莲,勘破大案,有大功,当赏,赏免罚三十鞭!”
一旁的马皇后听闻,嘴角忍不住抽搐,对这两个不爭气的儿子也是满心无奈,只能感嘆他们傻人有傻福。
毕竟,原本朱元璋气得要將他们打得皮开肉绽,如今却因意外发现阴谋而有功,免去了一顿责罚,也算是运气不错。
此事后来逐渐传开,眾人得知后,神色皆是古怪。
稍加思索,便明白其中缘由,但既然陛下要如此宣称,大家也只能配合,总不能公然告诉天下人,两位亲王因愚蠢差点被白莲教活祭,只是意外发现了阴谋吧!
那样朱家皇室的顏面何存!
除了上述两件大事,朝中还发生了一件与陈锋密切相关的风波。
那就是有消息传出朱元璋考虑到百官俸禄微薄,养家餬口颇为不易,萌生了提高百官俸禄,並推行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想法,还打算先在应天府进行试点。
顿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这也是朱元璋为了试探百官的反应,故意命人將这一消息泄露出去的。
隨后百官的反应大大超出了朱元璋的预料。
当得知陛下有此想法时,朝堂之上的官员们激动万分,不少人甚至感动得涕泪横流,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几乎將他视为再生父母。
在大明朝为官,实在是太艰难了!
俸禄低得可怜,许多官员连基本的养家餬口都成问题。
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不少官员已经一年多没有添置新衣服,家中也许久未曾见过荤腥,生活过得极为窘迫。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轻易辞职,生怕触怒朱元璋,招来杀身之祸。
在大明朝当官,与后世截然不同,在这里,皇帝朱元璋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皇权凌驾於一切之上,官员们只能任由他拿捏,毫无反抗之力。
因此,这些年来,百官们心中虽满是苦楚,却不敢有丝毫怨言。
因为京城內外遍布皇帝的耳目,稍有不慎,言语就会传入皇帝耳中,
第二天可能就会因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遭到惩处。
如今,压抑许久的百官们在得知涨俸禄的消息后,纷纷奔走相告,激动得手舞足蹈,整个朝堂都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之中。
看著百官们如此激动的反应,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同时也隱隱感到一阵不安。
他深知,这些官员此刻有多兴奋,若继续维持低俸禄,等自己驾崩之后,他们就可能会有多贪婪。
正如陈锋所言,低廉的俸禄必然导致贪污之风盛行。
一旦官员们心中的不满压抑到极点后爆发,就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澎湃,难以遏制,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想到这里,朱元璋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及时做出改变,多亏了陈锋的提醒,才得以化解这场潜在的危机。
而太子朱標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神色复杂地看向朱元璋,问道:“父皇,您可体会到陈锋话中之意?”
朱元璋感慨地点点头,说道:“以前咱確实有些一叶障目了,往后定要多加自省。”
朱標微笑著说:“按照陈锋的话来讲,便是课题分离,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想法,別人的想法是別人的想法,不可混为一谈。”
朱元璋对此深表认同。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让朱元璋有些哭笑不得。
隨著涨俸禄的消息传开,他收到了越来越多歌功他颂德的贺书。
这些贺书无一不夸讚他英明神武、开明圣明,各种溢美之词层出不穷。
朱元璋看后,心中既高兴又感慨,同时也有些无奈。
这些官员拍起马屁来,还真是一套又一套!
不过,他们说的也是真的。
另外就是希望藉此坐实涨俸禄的传言,迫使朱元璋不得不兑现承诺。
对於这些小手段,朱元璋心里一清二楚,但他並未计较。
换位思考,换作是他,恐怕也会如此行事。
既然消息从宫中传出,必然有一定的可信度,官员们自然要抓住机会,將传言变为现实。
想到这里,朱元璋开口问道:“陈锋最近在忙些什么?”
大太监刘和思索片刻后,恭敬地回答:“回稟陛下,駙马爷近日一直在政务司处理公务,同时还在为陛下编纂改革大明各级官员俸禄制度的新章程。”
朱元璋这才想起,前几天自己让陈锋负责此事,没想到他竟然打算为涨俸禄之事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章程,如此用心,也难怪需要这么长时间。
刘和接著问道:“陛下要召駙马入宫覲见吗?”
朱元璋稍加思索,点头道:“宣他进宫吧。”
半个时辰后,陈锋应召入宫。
本打算直接前往武英殿面见朱元璋,不料半路却被一群官员拦住。
这些官员围上来后,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言辞间满是恭维,甚至有人激动得差点给他跪下,还有人直言他有宰相之才。
原来,不知从何处传出消息,称给百官涨俸禄一事是陈锋向陛下提出的建议,这让百官对陈锋好感倍增。
在他们心中,陈锋就是理想中的宰相人选,敢於为百官发声,为大家谋取福利。
此次特意在此等候陈锋,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將自己的祝贺奏章转交给陛下。
至於奏章的內容,自然是对朱元璋的一番拍马屁。
陈锋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嚇了一跳,好不容易接过官员们递来的奏章,便匆匆逃离。
看著陈锋落荒而逃的背影,官员们围在一起,纷纷发出感慨。
有人讚嘆道:“陈侯当有宰相之资,若陛下没有裁撤宰相一职,此位非陈侯莫属。”
另一人也附和道:“不错,陈侯不仅仪表堂堂,才能更是出眾。自去年担任政务司大臣以来,朝廷诸多事务在他手中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未出现任何差错。”
还有人感慨道:“是啊,陈侯堪称百官之首,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仰,一心为国为民,不愧是忠义侯!”
又有人惋惜道:“只可惜如今没有了宰相之位,陈侯无法成为我们的首领。若有陈侯带领,我们这些下属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多了。”
这时,一位老成持重的官员连忙提醒道:“咳咳,慎言,慎言!此事早已尘埃落定,各位同僚切莫隨意揣测,小心隔墙有耳,传入陛下耳中!”
眾人这才纷纷闭嘴,不敢再多言。
过了一会儿,一位官员打破沉默,说道:“其实不然,虽然宰相一职被裁撤,但政务司的设立意义更为重大。诸位难道还不明白吗?陛下这是要打造一个权力虽高但职位相对较低的机构,用来统领六部百官,协助陛下处理政务。”
另一位官员点头表示赞同:“据我观察,政务司確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比以往的宰相制度更加完善,也更加安全。”
还有人兴奋地说:“最关键的是,我们都有机会进入政务司,成为政务司大臣。比起以往只有一人能担任宰相,如今我们的晋升机会大多了!”
此言一出,眾人恍然大悟,脸上纷纷露出激动的神色。
是啊,谁不想成为政务司大臣,登上权力的巔峰呢!
另一边,陈锋好不容易摆脱眾人,狼狈地跑进武英殿。
他连忙整理被拉扯凌乱的衣领和髮髻,试图恢復往日的从容。
朱元璋抬头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禁诧异道:“你半路掉坛里了?怎么如此狼狈?”
陈锋先將那一堆官员托他转交的奏章放在朱元璋的案几上,无奈地嘆息道:“別提了,半路被一群官员拦住,上来就是一顿夸拉扯,热情得差点把我『生吞活剥』了。
诺,这些就是他们让我带给陛下的马屁奏章,陛下您过目欣赏一下吧!”
说著,陈锋指了指那堆奏章。
朱元璋闻言一愣,隨即哭笑不得,指著陈锋似笑非笑:“也就你小子敢说这些奏章是马屁奏章……”
说著说著,他看著奏章,面色古怪,忍不住骂道:“还真挺形象!”
陈锋嘿嘿一笑:“那当然,一两封奏章或许是真心讚扬陛下,但这么多堆在一起,不是马屁奏章还能是什么!”
朱元璋无奈地將奏章推到一边,问道:“那他们拦住你到底所为何事?”
陈锋一脸疑惑地看著朱元璋:“难道不是陛下让人传出是我提议给官员涨俸禄的消息吗?”
朱元璋愣住,连忙摇头:“咱可没让人传这个消息!”
这下,陈锋也愣住了。
当即两人面面相覷,全都一脸懵。
半晌,朱元璋挥挥手,命太监刘和去查个究竟。
没过多久,刘和回来稟报,脸上带著哭笑不得的表情:“回稟陛下,駙马,是寧国公主让人传出去的消息。”
朱元璋仰头望天,嘴角不住抽搐;
陈锋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心中既是欣慰又是无奈。
欣慰的是,自家小媳妇一心为他著想,不想埋没他的功劳;
可无奈的是,这件事不该这么处理啊!
这本该是彰显朱元璋圣君风范的好机会,如今却把功劳算在了他陈锋头上。
换作別人,敢与皇帝“抢”功劳,恐怕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虽说陈锋不至於有性命之忧,但终究还是分走了一部分朱元璋的光环。
好在百官也不敢因此质疑朱元璋的圣明,陈锋只能在心中暗自安慰自己,同时也不忘安慰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陈锋的安慰,没好气地说道:“算了,咱可不是那等小气之人,是你的功劳自然就是你的,咱不会贪墨!”
陈锋似笑非笑,拱手恭维道:“陛下真乃开明君主!”
朱元璋哼了一声,心中却把朱英嬈骂了个遍,
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了夫君就忘了爹!
要不是女儿已经长大,高低得打她两鞭子!
心中虽然气得不行,但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
隨后,朱元璋看向陈锋,平静地问道:“给各级官员增加俸禄的章程写好了吗?”
陈锋面不改色,从容地从怀中掏出一本摺子递给朱元璋:“写好了,说来也巧,刚刚好完成。”
朱元璋接过摺子,似笑非笑地说:“真的这么巧?”
陈锋神色淡然,点头道:“那当然,陛下要不信,问问刘公公,他去传旨的时候,我刚刚落笔。”
一旁的刘和闻言,欲言又止,刚刚落笔倒是不假,可駙马爷您真的是刚刚写完吗?
怎么看都像是早就准备好了吧!
但这种话他可不敢说出口。
朱元璋也没再多问,翻开摺子仔细查看起来。
陈锋用炭笔书写的字跡別具一格,每次看到,朱元璋都会忍不住讚嘆。
只可惜陈锋的毛笔字与炭笔字相比,差距甚远,虽有练习,但进步有限。
摺子中的內容条理清晰,主要包括各级官员的涨俸具体数据,以及“绩效考核”的详细章程,还有相应的激励与处罚措施等。
朱元璋很快便看完了,满意地点点头:“写得不错,咱估算了一下,虽然每年的俸禄支出会增加三成,但如今国库还算充裕,能够负担得起,就按你这个来办!”
见陈锋露出惊讶的神色,朱元璋嘿嘿一笑:“咱抄家抄来的!上次意图谋杀你的幕后黑手已经查出来了,是福建泉州王家,传承千年的世家,可惜非要自寻死路……
咱將其抄家灭族,查获了不少资產,原本有些空虚的国库一下子就充实起来了。
不得不说,抄家来钱就是快!”
陈锋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
確实,泉州作为大明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在海禁期间,这些世家凭藉关係走私,获取了巨额利润。
如今大明重开市舶司,多地市舶司相继恢復,允许普通商人出海贸易,这极大地损害了这些世家的利益,他们鋌而走险也就说得通了。
只是陈锋没想到朱元璋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
不过转念一想,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皇帝想要办成一件事,自有无数人爭相效力,自然是高效快捷。
看著一脸兴奋、似乎有些抄家上癮的朱元璋,陈锋轻咳一声:“抄家一时爽……”朱元璋正等著他下文转折,却听陈锋接著说道:“一直抄家一直爽,抄家自古以来都是资本积累的绝佳方式,即便是后世我们那位伟人,也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起家的,所以说,抄家的好处不言而喻!”
朱元璋愕然地看著陈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本以为他会劝阻自己收敛一些,没想到反而还鼓励起来了。
陈锋见他这幅表情,又轻咳一声,话锋一转:“当然,抄家也得有个章法,要区分好坏。那些为非作歹的土豪士绅、地主恶霸,自然要坚决打击;而那些安分守己、对百姓有益的,不妨留下合作……若不愿合作,那也只能一併处理,然后將田地財產分给老百姓,这才是正確的做法。”
说到这里,陈锋不禁想起后世教员的英明决策,正是凭藉这一举措,从最初的一千革命军发展成百万雄师,一路披荆斩棘,击败各路强敌,最终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盛世华夏。
因此,陈锋对这种方式极为推崇。
当然,当时教员会派人深入民间调查,仔细区分土豪的性质,好的合作共贏,坏的坚决打击,並非盲目行事,也正因如此,才贏得了民心。
朱元璋听后,意外地看了陈锋一眼,惊讶地问道:“你说的那位伟人,难不成就是建立你们那个时代的开国君主?”
陈锋一脸崇敬,点头道:“正是!”
朱元璋更加诧异:“这么说,他是靠抄家起家的?”
陈锋连忙纠正:“不是抄家,是打土豪分土地,均贫富!
我刚才也说了,不是简单地抄家,而是有针对性地打击作恶的土豪,与好的合作。”
朱元璋咂咂嘴,感慨道:“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招!”
陈锋只是笑笑,並未多说。
他心里明白,以元末的社会环境,即便朱元璋想到了,也难以实施。
当时世家、士绅势力仍旧庞大,若朱元璋贸然採取这种做法,必然会遭到天下世家士绅的联合抵制,甚至可能被他们联手消灭。
毕竟在那个时代,这些势力依旧拥有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一旦他们认为朱元璋不值得投靠,便会转而支持他人,朱元璋的创业之路將会变得更加艰难。
见陈锋这般笑容,朱元璋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心中暗骂,比起自己陈锋显然更推崇他口中的那位伟人!
但朱元璋倒也没有太过在意,隨即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大朝会上,咱便宣布此事!”
陈锋点头。
两人又閒聊了一会儿,陈锋准备告辞离开。
这时,朱元璋突然想起一件事,说道:“兵仗局那边的燧发枪生產线好像出了些问题,你去看看怎么解决,燧发枪对咱大明至关重要!”
陈锋一愣,隨即想起此事,连忙点头:“我这就过去!”
看著陈锋如此积极,朱元璋满意地笑了笑。
……
次日,大朝会上,朱元璋正式宣布了各级官员的加俸標准以及新的绩效考核制度。
这一消息如惊雷炸响,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轩然大波。
满朝文武先是惊愕得鸦雀无声,紧接著便议论纷纷,此起彼伏的討论声在奉天殿內迴荡。
那些品阶较低、俸禄微薄的官员,眼眶瞬间泛红。
他们多年来在捉襟见肘中艰难维持生计,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有位六品小官,激动得双手发颤,声音哽咽道:“陛下圣明!我等苦低俸久矣,如今终於盼来转机,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另一位新晋官员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他本出身寒门,靠著寒窗苦读才谋得一官半职,以往微薄的俸禄让他在京城举步维艰,此刻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而朝中的高官们,虽表面保持著稳重端庄,內心同样掀起惊涛骇浪。
他们深知,新制度不仅意味著收入的增加,更预示著官场格局將发生重大变革。
六部尚书相互交换著眼色,心中暗自盘算著新制度对各方势力的影响。
户部尚书轻抚鬍鬚,眼中闪烁著思索的光芒,在心中快速估算著加俸后朝廷財政的收支变化;
吏部尚书则皱著眉头,思考著绩效考核制度將如何与官员的升迁任免相结合。
一些善於揣摩圣意的官员,率先反应过来,立刻出列跪倒在地,高声讚颂:“陛下仁德堪比尧舜,此举实乃百官之幸、万民之福!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陛下栽培!”
紧接著,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效仿,朝堂之上跪倒一片,山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
讚誉之词如潮水般涌向朱元璋,有人称讚他是千古明君,开创了官员待遇的新纪元;有人將他比作救百官於水火的救世主,言辞之恳切、溢美之词之夸张,令人咋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