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朱元璋的决定!朱棣被抓壮丁了!(1/2)
金晃晃的武英殿內,朱元璋脸色却异常阴沉,比上次发现『空印案』脸色还要难看!
当他提及『凤阳变故』四个字开始,陈锋心中便有了不好的预感,曾经死去的记忆似乎正在復甦…一股不好的预感开始冒头。
而一直盯著陈锋的朱元璋见他这幅表情,內心也同样咯噔一跳,放在扶手上的双手不由抖了抖。
就这样,君臣儿臣大眼瞪小眼,谁也没率先开口。
过了许久,陈锋深吸口气,率先打破沉默:
“陛下,凤阳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朱元璋从陈锋脸上收回表情,低垂眼帘,神色莫名,不应反问:
“你为何听到『凤阳变故』四个字脸色瞬间不对了?”
“呃!”陈锋一阵愕然,隨即深深看了眼朱元璋,才嘆息道:
“不瞒陛下,因为这四个字勾起了我曾经死去的记忆,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还就是关於凤阳的!”
朱元璋手掌不由握紧,內心已经开始有些慌乱了,咽了口唾沫,神色凝重:“什么不好的回忆?”
陈锋看著他,沉吟少许,忽然道:“陛下,凤阳变故是不是与『中都皇城』和『淮西勛贵』有关?”
朱元璋悬著的心…彻底死了!
整个人都摊在龙椅上,有气无力地抬头看著陈锋,嘴角露出一抹苦涩,声音都变得嘶哑:“果然…果然…史书都记载了,那定然不会错!”
陈锋也不由儕牙。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朱元璋如此沮丧的一面。
同时也大概明白了凤阳到底发生了什么…
太具体的不清楚,但陈锋知道自洪武二年起,朱元璋便让人督造凤阳中都,规格与南京紫禁城、原元大都皇城规格一般无二。
去年更是让致士的李善长回乡继续主持督造凤阳中都一事!
为的便是迁都凤阳!
歷史上也確实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只可惜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因素,终於在洪武九年朱元璋彻底放弃了迁都凤阳的打算。
按照歷史学家的研究,朱元璋一开始想要迁都凤阳是因为刚登基的他还有『衣锦还乡』的显圣想法。
除此之外还有『强化皇权』、『开国功勋多出自凤阳』、『削弱南京旧势力』的原因。
可最终却因『民力枯竭』、『地理缺陷』、『臣僚反对』等因素,放弃了將京都从南京前往凤阳…
歷史学家表明,这一改变,標誌著朱元璋从一个仍有『乡土情节』的皇帝转变为『务实治国』的皇帝!
当然,这是大概因素,可如今陈锋亲自身处这段歷史中,从朱元璋的表现来看,不单单是那么简单,其中涉及更加复杂的原因。
若陈锋猜测不错的话,多半与淮西勛贵有关。
毕竟,对於淮西勛贵陈锋也是有一定的了解…
也有些理解朱元璋为何要那般大开杀戒…
因为这群淮西勛贵真的很不是人!
屠龙者终成恶龙,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曾经他们是被元庭剥削活不下去的人,如今翻身农奴把歌唱后,反过来极尽压迫剥削底层百姓。
淮西各地的田亩基本被淮西勛贵给圈占完了,凤阳各地的百官也如奴隶牲畜一般隨意任他们蹂躪。
陈锋回想起史书上记载过一句凤阳鼓词叫什么: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鼓词不是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导致凤阳荒芜,而是有一群吸血鬼吸附在凤阳不断吸血,活不下去的百姓不知凡几,死的死,逃的逃…渐渐地就人丁凋零,可不就荒了吗!
这些之前没人提及,陈锋事情又太多,还真没想起来。
直到朱元璋提及『凤阳变故』这四个字,这些记忆才从陈锋记忆深处涌现。
而这也是朱元璋为何在陈锋这里確定了事实后,会那般的沮丧,有气无力起来。
因为他真的不想杀人…可有些人却一次又一次地来触碰他的底线…
且都那些个一起歷经生死的老兄弟…
这才是让朱元璋心痛沮丧的原因!
早在开国之初,还没有『淮西勛贵』这一说法。
这个词语,还是刘伯温上奏劝諫朱元璋时用的。
刘伯温曾说『淮西勛贵在战时皆是驍勇善战的宝贝,可以为国家开疆拓土,可一旦战事平息,他们会瞬间成为吸血虫!』
当时朱元璋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只要多加管教,耳提面命,那些个老兄弟们一定会理解他的。
然后刘伯温又告诉朱元璋:『淮西勛贵擅长破坏大过於建设,若不多加管教,迟早酿成大祸。』
那时候,朱元璋倒是有些想法了!
可看在诸位老兄弟南征北战,为的就是荣华富贵,朱元璋虽然时常警告,提醒,倒也没太多限制他们!
可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有些晚了!
淮西勛贵在故乡凤阳犯下的各种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將堂堂大明的龙兴之地,弄得民生凋零,百姓怨声载道,乌烟瘴气。
这是淮西勛贵真正刺痛朱元璋心的第一把刀…却不会是最后一把!
也正因此,朱元璋才会如此心痛沮丧…甚至是迷茫!
陈锋看出来了,但他没说什么!
这种情绪除了老朱自己走出来,没人能帮他,也帮不了!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杀一批勛贵来杀鸡儆猴?
若这次朱元璋想杀人,陈锋是绝对不会拦的,也不该拦!
上次空印案的涉案官员大多是冤枉的,是违反制度的流程性失误,值得同情,值得救一救!
可若是那些淮西勛贵…陈锋自认自个不是圣母,选择尊重他人命运!
气氛一下子反倒凝滯起来。
过了好半晌,一向多疑谨慎的朱元璋似乎还不信邪,咬牙切齿地询问陈锋:
“史书真记载咱放弃迁都了?”
陈锋轻轻頷首:“凤阳中都和凤阳的皇陵一直存於后世,我好曾侥倖去参观过一次…但大明的国度先期一直都在南京,直到永乐十九年才迁都北平。隨后大明国度一直都在北平,从未迁去凤阳过!”
“呼!”朱元璋重重吐出口气,却並没有因此而放鬆,反而心头越发沉甸甸的,再问:“有记载是什么原因吗?”
陈锋看了他一眼,大概理解朱元璋此时的心情。
虽然心中已经开始確信原因了…但他实在不能接受,想要找找看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可以让他接受得了的理由。
想了想,陈锋將標准答案告诉他:
“劳费过甚,民力枯竭,加上政治现实,淮西集团虽然重要,但明朝的统治仍需依赖广阔的官僚体系和江南经济。”
“再有凤阳有经济与地理缺陷,凤阳无法代替南京的物资供应交通优势。並且,凤阳多水患,淮河易泛滥。”
“以及,官僚反对,刘伯温等大臣直言『凤阳虽龙兴之地,但非建都之地。”
“哦…还有一点,统治重心的转移,隨著北元威胁加剧,陛下更关注北方边防,並且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威胁大多来自北方,而凤阳地处两淮,地理位置不佳,战略价值接近於无。”
朱元璋微微挑眉:“就这些?”
陈锋轻轻頷首:“就这些…起码后世史书记载就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