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么多双黄蛋(1/2)
第103章 这么多双黄蛋
电影宫內的灯光璀璨如星河,座无虚席的观眾席上,各国电影人、媒体记者和影评人屏息凝神,等待著最后几个重要奖项的揭晓。
彭磊坐在座位上,手指下意识地摩著西装袖口,目光平静地望向舞台。
韩三平在一旁低声与李安交谈,但彭磊的心思早已飘远。影帝的获奖感言慷慨激昂,但彭磊的注意力並不在此。
接下来,是最佳导演奖。
然后是评审大奖。
最后,是金棕櫚奖。
每一个奖项,都代表著电影节的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和评审团奖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意味著截然不同的分量。
突然,台上的颁奖嘉宾一一评委会主席伊莎贝尔·於佩尔轻轻展开手中的信封,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获得第62届坎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是一一penglei,《coda》!”
一瞬间,整个电影宫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彭磊愣住了。
韩三平猛地转头,瞪大眼睛,隨即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站起身用力鼓掌。刘艺菲更是激动得捂住嘴,眼眶瞬间湿润。
不远处,中国电影代表团一片沸腾。娄燁和蔡明亮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向彭磊投去惊嘆的目光。
“坎城真敢啊!”娄燁低声说道,语气里带著难以置信的震撼。
“但这部电影,值得。”蔡明亮微笑回应。
彭磊终於从恍中回神,站起身时,双腿竟有些发软,
韩三平一把扶住他,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刘艺菲更是情难自禁,轻轻吻了他,引得全场一阵善意的欢呼。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彭磊缓步走向舞台。
聚光灯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於佩尔仍在宣读颁奖词: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力量的电影,它展现了人性最深刻的同情与理解。彭磊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於听见与'被听见的故事,让观眾在寂静中感受到最澎湃的情感。”
彭磊站上领奖台,双手微微颤抖,却坚定地接过了那座沉甸甸的奖盃。
“谢谢。”他的声音有些发紧,但很快调整过来。
深吸一口气,他看向台下上千双期待的眼睛,用略带口音但流利的英语开始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我是彭磊,一个来自中国的电影人。”
他的声音在电影宫內迴荡,清晰而有力。
“2006年,我曾带著一颗对电影无限热爱的心,第一部电影拍摄上映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导演。”
“而今天,我有幸站在夏纳的领奖台上,获得评审团的肯定,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刘艺菲、韩三平、娄燁、蔡明亮,以及所有中国电影人,继续道:
“我要感谢我的主演刘艺菲,你的表演让这部电影有了灵魂。”
刘艺菲在台下微笑,眼中闪炼著泪光。
“感谢我的製片人先生,没有你,这部电影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
“感谢我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我的父母....
他的声音微微硬咽,但很快调整过来。
“最后,感谢坎城电影节,感谢评委会,感谢所有喜欢这部电影的观眾。”
“电影是跨越语言的艺术,而今晚,我们所有人都被同一部电影打动。”
“谢谢。”
全场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彭磊深吸一口气,捧著奖盃走下舞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云端。
回到座位后,韩三平一把搂住他,大笑道:“小彭!你牛逼!”
刘艺菲则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道:“彭磊,恭喜。”
彭磊微笑点头,但很快,台上的声音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评审团奖朴赞郁《蝙蝠》;安德里亚·阿诺德《鱼缸》。”
“获得评审团大奖的是一一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预言者》,雅克·欧迪亚。”
最后,最重磅的金棕櫚奖揭晓—
“获得第62届坎城电影节金棕櫚奖的是一一麦可·哈內克《白丝带》。”
奥地利导演站起身,在眾人的祝贺中走向舞台。
彭磊轻轻鼓掌,心中並无遗憾,
《白丝带》確实更符合金棕櫚奖的调性。”他低声对韩三平说道。
韩三平咧嘴一笑:“但你们拿了最佳导演和影后,已经赚翻了!”
刘艺菲在一旁点头,眼中满是兴奋。
“彭导,我们是不是该准备庆功宴了?”
彭磊笑著点头:“当然。”
凌晨四点的bj,央视大楼灯火通明。
新闻编辑室里,值班主编老张猛灌了一口浓咖啡,盯著实时传来的坎城现场画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