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刘艺菲的声音(1/2)
“我,还在寻找。”
“一个依靠和一个拥抱。”
……
《小酒窝》这首歌是男女同调,直接一个人独唱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
周围工作人员听到刘艺菲的歌声,又见刘启峰坐在一旁,纷纷自觉放轻动作,唯恐打扰。
“谁,替我祈祷,替我烦恼。”
“为我生气为我闹。”
……
刘启峰凝神细听,分析著她的声音特质。
刘艺菲的发声共鸣与她平常说话一致,那种带著漏气感的磁性嗓音,本会给人舒缓温柔的感觉——这正是声乐中的『气声唱法』。
王霏的《世界赠与我的》,李雯的《想你的365天》,邓紫琪的《画》都运用了这种技巧。
这种唱法本身並不稀奇,也契合她的个人特质。但关键在於,她的演唱过於平直,缺乏变化。
“幸福开始有预兆。”
“缘分让我们慢慢紧靠。”
…
一首歌曲,在短短几分钟內需要让听眾跟隨著主歌『低』、副歌『高』这样的起伏循环,俗称『动態感』。即从低到高的音符、从轻到重的咬字发声。
一个合格的演唱高手可以在每一曲、每一句,甚至每个咬字的元音到辅音都能给人动態起伏感,所以这样的歌手现场感染力极强,而且时不时就能有让人开口跪的效果。
“小酒窝,长睫毛。”
“是你最美的记號。”
“我每天睡不著。”
…
歌声进入副歌部分,刘启峰微微蹙眉。
由於没有掌握切换其他共鸣位置的能力,也就是『换声技术』。
当情绪需要更强烈的表达时,就会有挤、憋、咬字不对劲的状况,显得侷促、僵硬。
这就像早期周杰伦硬顶高音的方式——那倚仗的是顶级的嗓音天赋,常人难以模仿。
“你不知道,你对我多么重要。”
“有了你生命完整得刚好。”
…
刘启峰想起前世看她的剧,在需要声嘶力竭的桥段,也常因发声方式导致台词变形,削弱了表演的感染力——毕竟台词功底也是演技的一部分。
……
“合:小酒窝,长睫毛。”
“迷人的无可救药。”
刘启峰突然加入合唱,出乎刘艺菲的意料,瞬间使得她的气息有些乱,当即停下调整听著他唱。
“男:我放慢了步调。”
“感觉像是喝醉了。”
对於这种低难度歌曲,刘启峰都不需要开嗓试音,张嘴就立马找到音准。
“合:终於找到。”
“心有灵犀的美好”
“一辈子暖暖的好”
“我永远爱你到老”
刘艺菲调整好气息,一起完成了最后的合唱。
心里却涌起一阵沮丧,刘启峰那几句沉稳而富有磁性的独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她演唱上的不足。
她不是不懂音乐,耳朵能分辨出好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