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一切完毕(2/2)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运用如慢镜头、交叉剪辑、俯拍和仰拍等技巧,营造出灰暗凝重的气氛,
音效和配乐为影片增色不少,特別是作曲家马克·伊夏的小號音乐。
影片结束,灯光重新亮起。
最后环节,由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登台致开幕辞。
他热情洋溢……强调其在世界影坛的独特地位……发展的蓝图,並向所有远道而来的电影人、嘉宾、媒体和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开幕式落幕。
但丽都岛並未沉寂,反而进入了电影节的核心节奏——密集的放映、刊评、宴会、公关。
即便《活埋》的首场放映被排在清晨,现场稀稀拉拉仅有几名打著哈欠的记者,气氛冷清。
然而,几乎在当天中午,第一批国际影评便在网上涌现,关键词是『令人窒息』、『表演震撼』、『极简主义的杰作』。
当天,《三峡好人》在黄金时段放映,以其標誌性的纪实美学和对三峡移民史诗般的记录,同样贏得了媒体和影评人的高度讚誉。
一时间,两部风格迥异但同样关注现实的华语片,在国內报导中形成微妙的对峙之势。
电影节特有的场刊评分(《银幕》)成为舆论风向標。隨著主竞赛影片放映,每天都在更新评分榜。
《活埋》凭著独特的衝击力和话题性,评分和票房一路走高,挤进《三峡好人》、《心之归属》等几部强片內,成为第一梯队。
〖陈芷希在wns实习笔记备註:“今日场刊评分:活埋3.1分,排名第三。”〗
刘启峰对此保持冷静,他清楚,场刊只是给外界的参考,最终决定权始终在七位评委手中。
————————————
某日早晨。
联合表演课上。
黄博在查尔潘一旁温习剧本,故意將笔记本落在地上。
本子摊开的那页,画著人体喉咙解剖图,俄语標註写满空白处:“声带撕裂时,用甲状软骨震动发声——黄博2006.7.15”。
查尔潘瞥见俄文,好奇捡起:“你在研究喉科医学?”
黄博紧张搓手:“是为《活埋》里缺氧戏准备的...演到后来真的喘不上气。”
他仰头示范——喉结像失控的电梯上下窜动,太阳穴青筋暴起。
查尔潘瞳孔一缩:“停!你横膈膜痉挛了——这才是真窒息!”
她掏出钢笔在笔记本上划拉:“要这样控制膈肌...”
两人討论了五分钟。临走时查尔潘吐槽:“你们中国演员...够疯!”
,
〖陈芷希在wns实习笔记备註:“给黄博买泻药——憋气易导致便秘。(成本:费1欧元的做旧笔记本)”〗
——————
郑远山在更私密但合规的场合,以学者身份与德纳芙探討『家庭精神活埋』这一隱性创伤主题。
刘启峰谨守规则,只在公开地方与宝罗·布兰科进行交流,重点说明《活埋》作为低成本类型片的国际发行潜力和製作效率。
宝罗虽然保持距离,但眼神中多了份商业上的考量。
陈海负责对接媒体、监控舆情、协调放映;
郑远山分析评委动態、微调策略;
陈芷希化身后勤总管兼实习製片,处理各种琐事並记录进实习笔记;
黄博配合採访和活动;
隨著评委团正式进入封闭討论阶段。
二人从密集行程中抽离,开始享受这座水城的每一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