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回国(1/2)
9月14日
客机平稳地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舱门开启,刘启峰团队抵达京城
“刘导!看这边!”“金狮导演!恭喜!”“《活埋》海外卖了多少钱?”……
震耳欲聋的呼喊和几乎能闪瞎人眼的密集闪光灯瞬间將他淹没!
长枪短炮的话筒几乎要懟到他脸上,记者们和自发组织的追峰启士团围得水泄不通。机场安保如临大敌地奋力维持著秩序。
刘启峰隨著人群往外走,嘴里隨口应付:“感谢观眾,电影属於所有为生存尊严吶喊的人”、“专注於作品”、“私人问题不回应”
人群一路隨行到车前,他最后微笑道別:“感谢大家的关心,感谢粉丝朋友,《活埋》的成绩属於整个团队。关於新项目,有確定消息会第一时间公布。”
车內,刘启峰与接机的李林寒暄几句,发了个信息给刘艺菲,隨后他给韩三坪打去。
车子並未直接开往微风影业,而是拐向了蓟门桥。北京电影学院正门一条醒目的横幅高高掛起。
刘启峰与门口田壮壮匯合,一路进入剧场,场內座无虚席。
校长张匯军、摄影系主任穆德远、表演学院资深教授崔新琴等一眾北影核心师资力量。
更引人注目的是人群中的薛小璐、寧皓等几位已成名的北影校友导演。提前得知的导演系、摄影系、表演系等学生早早就挤满了场內。
剧场后排靠过道的区域,06级表演系的几个学生正激动地低声交谈。
“哇!这阵仗好大!”一个扎马尾的女生小声惊嘆,眼睛不停地扫视著前排的名导和教授们。
“快看!寧皓导演!陆釧导演也来了!”另一个男生指著前方。
坐在稍靠前位置的景甜,她正专注地望著台上空著的发言席:“刘学长太厉害了,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就拿了金狮奖。”
“是啊,甜甜,”旁边一个短髮女生接口,“崔老师上课还提过呢,说刘导是咱们北影实践教学的典范。不知道待会儿能不能看清金狮奖盃。”
“不知道他会不会讲选演员的事儿?”另一个男生充满期待,“要是能进他的戏……”
“別做梦了,人家现在是国际大导演了,肯定要更大牌的明星吧?”马尾女生有点泄气。
当刘启峰捧著那座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金狮奖盃步入会场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交流会由导演系主任田壮壮主持,他脸上带著少有的、发自內心的笑容,声音沉稳:
“今天不是表彰大会,是交流。启峰带著威尼斯的金狮回来,这是我们北影的骄傲,也是中国电影新生代力量的一个有力证明。下面,就请启峰和大家聊聊,咱们关起门来,坦诚交流。”
刘启峰走上台,將那座沉甸甸的金狮奖盃轻轻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隨后他简短分享《活埋》创作与经歷。“……《活埋》的成功,是北影这块沃土上,集体智慧和专业传承结出的果实。”
接下来是几位老教授的发言。
谢飞导演肯定了刘启峰在类型探索上的锐气,认为他將社会议题与强类型敘事结合得很好;
田壮壮教授则更感性,拍了拍刘启峰的肩膀:“《活埋》像根钉子扎进人心里,不容易。启峰证明了一点,好电影不怕小。”
轮到中生代导演代表发言,气氛有些变化。
不久,轮到中生代导演另一位青年才俊——凭藉《可可西里》已崭露头角的陆釧发言。
他接过话筒,脸上带著略显矜持的微笑:“刘导的金狮可喜可贺,《活埋》的纯粹性令人印象深刻。不过…”
他顿了一下,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那座金狮奖盃,又迅速移开:
“我注意到刘导接下来上映的项目《人在囧途》是一部商业喜剧。这当然也是市场需求。
“只是我有些好奇,也有些忧虑。我们年轻一代的导演,在获得国际最高荣誉之后,是选择继续在艺术深水区探索,用镜头去呈现更复杂的社会和人性?
“还是会被资本和市场裹挟,转向更『安全』、更『討喜』的快餐式创作?这关乎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精神底色和艺术追求。”
这番暗指刘启峰获奖后向商业妥协的言论,让气氛有些凝重,一边寧皓也不禁皱眉暗骂。
台下的学生区域也泛起一阵低低的议论。
“陆导这话……听著有点酸啊?”表演系那个男生小声嘀咕。
“也不能这么说吧,”短髮女生皱著眉思考,“他说的也有点道理,拿了金狮就拍喜剧,是有点……”
景甜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心里隱隱觉得陆釧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不太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