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剧本(2/2)
教父的雷霆之怒,並非源於对她『安全』的担忧,而是对他『財產』失控和『投资』受损的暴跳如雷。
她只是他商业棋盘上,一枚需要严加看管的棋子。
……
《人民日报》:《金狮背后:现实主义的光照与华语电影的破局思考》
《新京报》封面:《刘启峰:金狮是起点,不是终点》
回国的几日,刘启峰陆续现身央视频道、《新京报》等专访。
节目中,他刻意低调討论个人问题,將焦点引回作品本身,谈论《活埋》的创作初衷,金狮奖的意义、现实主义意义、华语电影现状。
同时让李林暂时压下所有活动邀约代言申请。
…
中影集团。
宽大的办公桌上,一份摊开的《中国电影报》头版正是刘启峰的新闻。
韩三坪背靠宽大的皮质座椅,指间夹著的香菸升起裊裊青烟。
他面前的菸灰缸里已经积了少许菸灰,显然这次谈话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韩三坪拿起桌上另一份装订的项目策划书,封面上是充满未来感的机甲线条轮廓与汹涌巨浪的合成图,標题大字——《环太平洋》
他翻看著里面充满震撼力的概念图——百米机甲、狰狞怪兽、魔都倾覆,以及技术需求清单,眉头紧锁,半晌才放下文件。
韩三坪重重吸了口烟,目光锐利地投向坐在对面的刘启峰:“启峰啊,这本子…有意思啊!”
他弹了弹菸灰:“把保卫地球的战场放在环太平洋,让多国的机甲並肩作战对抗外星入侵…这个格局,这个视野,確实跳出了我们以往的类型片框架。”
最后他语气加深:“不仅仅是一部爆米电影,它传递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危机下的合作精神,这高度,很符合我们对外文化输出的战略方向啊!”
“不过……”
他指关节敲了敲策划书上那令人咋舌的预算预估和技术需求清单。
韩三坪声音沉了下来,带著毫不掩饰的犹豫和质疑:
“你还真是给我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机甲打怪兽这种顶级製作!你小子,咱们现在的工业基础是什么水平,你心里没数吗?
“《活埋》是巧劲儿,可这《环太平洋》…那是要真金白银、顶级技术、国际顶尖团队硬砸出来的!钱从哪里来?技术怎么解决?我们拍得了吗?好莱坞玩了这么多年,也才刚摸到点门道!”
刘启峰身体前倾,他知道这是最难啃的骨头:
“韩董,您说的每一个难点,我都反覆掂量过。正因为难,才需要中影来掌舵护航!”
“合拍,是唯一的出路!过审的复杂性,与好莱坞製片体系、特效团队的深度对接协调,政策层面的沟通支持,甚至取景协调…这些都少不了中影的支持!这项目要成,中影不仅是投资者,更是战略主导者和国家意志的体现者!”
两人心照不宣——明年,韩三坪升任中影集团董事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一部《活埋》的金狮让他声望达到顶峰,而一部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面向全球市场的科幻巨製《环太平洋》,將成为他新任期伊始最耀眼、最具战略意义的『头炮』!
韩三坪没有立刻反驳,烟雾繚绕中,目光再次扫过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概念图。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精光,带著一丝感慨和欣赏:“战场设定在標誌性城市(香港、雪梨、东京、旧金山),视觉奇观和全球化市场兼顾…看得出你是下了真功夫,也摸准了商业大片的脉搏。”
他放下烟,身体前倾,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盘子太大,中影不可能一口吃下。你打算怎么合作?”
刘启峰早有腹稿,回答得斩钉截铁:“韩董,我反覆权衡过。《环太平洋》必须现在启动!”他理由充分:
欧洲资本热度:“宝罗·布兰科在欧洲组建的投资联盟,热情很高,看中的就是项目的前瞻性和全球卖相。他们的资金需要儘快落实项目来锁定。”
“好莱坞的技术不可或缺,我有一定把握先接触上华纳兄弟影业。有中影、欧洲的参与,我想,凭藉金狮奖盃从六大手中获得一个门票应该不难!”
韩三坪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敲击著,显然在飞速权衡利弊。
听完刘启峰的分析,他眼中逐渐被一种锐意和野心取代。他缓缓点头:“嗯…这个项目放到內地拍,过审和当地支持这快不用担心。”
隨即,他切入最实际的问题,语气恢復了商人的精明:“片子总预算,你们核算出来没?”
刘启峰早有准备,报出一个经过反覆压缩、但仍令人咋舌的数字:
“初步框算,要达到我们设定的视效和製作水准,加上好莱坞技术团队的参与成本、国际演员片酬等,总投资需要控制在8000万美元左右。
这个数字在2006年的內地影坛,无疑是天文数字,作为合拍片,正常情况下中影起码要吃下三成。
韩三坪听到这个数字,眼皮也是跳了一下。但他反而透出几分兴奋,猛地一拍桌子:
“中影跟了!就冲你这座金狮奖盃,冲这一个提升电影工业水准的契机,也冲它可能带来的国际影响!合拍协议、与华纳、欧洲投资方的具体条款,由中影牵头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