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2/2)
“闻鼓不进,鸣金不退,不遵军令者,斩!”
“聚眾哗营,行军张弓填药者,斩!”
“杀良冒功,虚报战果者,斩!”
“军士不得擅取民间尺布、斗粟,军行不得毁坏民房,践踏禾苗、毁坏桑枣,不得於营中进行各种买卖,不得聚眾赌博,违令者斩!”
……
朱祁鈺在罚得这一方面,还是选择了于谦所写的,自己想的那一套有些过於理想化了,如缴获归公和不得擅杀俘虏和降兵等,在封建时代不太现实。
行军张弓填药这一项是于谦提出的,一开始朱祁鈺还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听到营中马匹身上的铃声才反应过来,古代夜袭敌营时,有著人衔口,马摘铃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不暴露行踪。
行军途中张弓填药,容易造成误伤,即使是只拉弓不射箭,也会发出很大的声响,被敌人探知动向,此乃兵家大忌,于谦所写的是杖责五十,但朱祁鈺考虑到现在是战时,就要用重典。
当然杖责五十,如果是真的打,十军棍下去人基本上就废了。
于谦还写了一个斩,就是逃营者斩,但朱祁鈺考虑了一番后,將其摘除,改为了主动归营且查明未行残民害民之举者,罚餉三月,落草为寇者,一旦查实,抓捕后凌迟处死。
朱祁鈺自己也明白,逃兵其实是很常见的事,如果逃兵皆斩,那战场上一旦发生溃败,谁还敢归营?
况且很多人是被炸营后,四处逃窜的军士裹挟著走的,那就是裤襠里装黄泥——不是逃兵也变逃兵了,全按逃营处斩的话,朱祁鈺觉得刑罚过重。
逃兵一旦不敢归营,落草为寇酿成兵祸,之后还得出兵围剿,更加麻烦。
至於行军严禁扰民,从东汉时期就有这个军令,只是做得少之又少,连亲自提出这个军令的曹操,都曾下令多次屠城。
不过朱祁鈺相信只要能做到行军不扰民这一点,那他的强军之路就迈出了第一步,虽不能像后世那支钢铁之师一样,但只要能达到岳家军那一步,就算得上冷兵器时代精锐中的精锐了。
朱祁鈺信奉治军要严,让石亨宣读的这番话,就是在告诉將士们军令极为严格,如有触犯,他將会严格执行。
“將士们,备操军和备倭军的大部队马上就要入营了,朕要求京营留下来的老人,对他们进行严苛的训练。”
“他们当中很多人,军籍涣散,没上过战场,有的甚至没摸过武器。”
“朕要你们,教会他们何为军令如山,教会他们如何杀敌,告诉他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朕要你们,带著他们衝锋陷阵,朕向你们保证,为我大明战死沙场之人,抚恤会一分不少地送到其家人的手中,朕会派锦衣卫盯著,没人能拿走一个铜板!”
“你们能做到吗?”
“能!”
朱祁鈺闭上眼,感受著台下军士高亢的嗓音,清风袭来,风中捲起的砂砾不断地拍打在他的脸上,他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气息。
朱祁鈺隨即睁开了眼,面色坚毅地喊道:“日月不易,永照大明!”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
山呼海啸的声音,从最开始的零零散散到最后匯聚成一股响彻云霄,几万人齐声呼喊的声音,似一把利剑一般要將天空划破。
朱祁鈺听著这震天的呼喊声,望著台下的军士,露出了一个微笑——此战就算没有于谦,也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