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陛下圣明!(诸位彦祖也圣明!求个追读啊)(1/2)
內阁大臣与除了胡灐之外的各部尚书,围坐在文华殿內,小声地討论著陛下这次召集眾人过来干嘛。
“陛下不是说了此后有关军议的事都放到五军都督府探討了吗?”
“为何这次大同府一事又要召集大家过来。”
陈循对於朱祁鈺老是绕过內阁直接下旨,颇有些不满,可又无法反驳,毕竟內阁眾人没啥实权,即便自己作为首辅,也只有一个华盖殿大学士的官职在身。
百官叫自己阁老,那也是看在三杨辅政时,內阁风光无限的面子上,没准哪一天皇帝怠政了,那內阁的荣光就又回来了。
“为君分忧本来就是我们作为臣子的本分,首辅还是少发牢骚为好啊。”彭时做为老好人,也心知朱祁鈺一心要做一个圣君,陈循想要的无非是多一些话语权罢了。
可君与臣的关係,自古以来就跟父子一般,一方太过於强势,另一方自然就会极力抗爭,权力这种东西么,跟钱一般很少有人会嫌自己的钱太多。
况且朱祁鈺作为大明以藩王继大位的第一人,自然得將权力掌控得牢固一些,不然过一段时间就会冒出各种谣言。
即便是靠武力夺得江山的太宗皇帝朱棣,在靖难成功,登基之后,还是不断有谣言冒出。
比如朱棣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是什么蒙古人、高丽人的谣言,从永乐年间到现在就没断过,而且这种以讹传讹的谣言还越来越离谱。
说什么朱棣胁迫史官改了史书,强行认马皇后为生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嫡出,这皇位是名正言顺继承的,不是窃位而来的。
朱棣严打了一段时间后,这些野史言论反而越打越多,索性就不管了,反而南征北战、七下西洋、修《四库全书》,永乐盛世开启之后,谁还理会这些谣言,皆称朱棣是圣君。
因为世人都明白,无论什么谣言野史,都已经无法动摇朱棣的皇位了。
而朱祁鈺现在做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在走朱棣的路呢?
待到朱祁鈺的皇位彻底稳固之时,就是內阁继续发光发热之日。
陈循俯身在彭时耳边说道:“我倒不是发牢骚,而是怕陛下如同先皇一般,让王振、马顺等奸人擅权,祸乱朝纲,百官噤声而理不得声张。”
“陛下还是得广开言路,上情下达为好。”
陈循虽有一些私心,却还是害怕朱祁鈺彻底掌权之后,就开始像朱祁镇一般乱来,皇帝一旦听不去臣子的任何諫言……
土木堡之变的导致的后果,现在都还未过去。
“诸位爱卿无需行礼了,今日召大家过来就是探討一下上皇的这两份詔书还有大同府总兵刘安临阵脱逃该如何处理。”
朱祁鈺跟胡灐走入文华殿后,將朱祁镇的两份詔书递给了眾人传阅。
待眾人看完后,朱祁鈺这才发声问道:“这两份詔书,乃是瓦剌人所偽造,当不得真,诸公觉得如何?”
陈循看完后顿感痛心疾首,这哪里是瓦剌偽造的,无论是行文结构还是笔锋,都能看出是朱祁镇的手笔,他在內阁做事多年,自然没少看过朱祁镇的手书。
“稟陛下,这定然是瓦剌偽造的,或者也是瓦剌胁迫太上皇所写,自然当不得真。”
顿了一下之后,陈循还是认为得主动爭取一番內阁的权力,接著说道:“臣觉得还是由內阁和六科给事中行封驳之权,將其封还。”
朱祁鈺眼睛一眨,反问道:“哦,陈阁老的意思是让人把这份詔书送回去?”
“还是想要让六科给事中,以及在朝文武都知道,让整个大明百姓都知道,都在街头巷尾討论此事。”
“大明的皇帝,要向瓦剌一个藩国割让大同宣府以及山外九州,行南宋之丑事是吧。”
“还是说你想让我大明皇室,受尽天下人的唾弃,让大明百姓指著我朱家的列祖列宗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