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阳滋公主的货幣计划(1/2)
“多谢父王!”
嬴阴嫚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缓缓地退到了自己所待的角落。
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该隱身就隱身。
不过廷议依旧持续进行,毕竟隨著天下的统一,许多事情都等待著解决。
在此期间,嬴阴嫚犹如透明了一般,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而对於朝政之事,嬴阴嫚虽然也在倾听,但发现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也就不往心里去了。
而嬴阴嫚心中也在思考著,自己的这一千亲卫,將如何组建。
首先,短时间內必然是不能组建的。
毕竟自己的香皂还没有售卖,还没有赚到钱,也没有资本去培养。
所以只能等到香皂大卖之后,並且积累了一定的钱財,才能够考虑这件事。
但是,香皂的售卖,必然还要考虑钱幣的因素。
这又和秦国的政策脱不了干係了。
统一钱幣!
说来也巧,就在嬴阴嫚当想到此处之时,耳边也传来了声音,竟是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开始商议著统一度量衡之事。
统一天下之度量衡,早就有此想法,此时提及,也並不意外。
“关於我大秦之钱幣,与东方诸国之钱幣多有不同,应当將东方诸国之钱幣皆都废除,施行我大秦之货幣!”
有官员如此建议道。
而对於这件事,大殿之中的眾人也无人反对,都认同的点头。
嬴阴嫚回过神来,仔细倾听。
关於一个国家的钱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比如在华夏古代,钱幣的施行,更多的是依靠贵金属。
钱幣也是用铜製作而成的,而铜也是一种贵金属,只是与金银相比较,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
同时,也依靠一个国家的信用。
“如果提前將纸幣拿出来,有没有希望……”
嬴阴嫚隨即又摇头,纸幣就不必了。
纸幣完全依靠一个国家的信用,稍有不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完全崩溃。
就拿后世来说,纸幣在最初之时称为交子,是在宋朝之时出现。
但是在那个时候,也只是作为大额货幣的一种凭证,流通性並不强。
到了明朝,又出现了宝钞。
但是明朝发行宝钞並无计划,反而大肆发行,导致宝钞並无国家信用之背书,价值大大贬低。
“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先行將天下的货幣都统一再说!”
“既然如此,那就用秦国之钱幣,取代东方诸国之前钱幣,至於东方诸国曾经的钱幣,也可进行收回、兑换秦幣……”
“至於各种细节之事,则由治粟內史负责!”
秦王嬴政命令道。
“诺!”
只见治粟內史知官员出列应道。
治粟內史,为九卿之一。
主要负责国家財政以及经济。
而货幣之事交给治粟內史,最为合適。
而对於这件事上,嬴阴嫚却有著不一样的想法。
他回想歷史,在歷史之中,虽然秦国的货幣政策早就施行,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又经过诸多秦王的查漏补缺,到了秦王嬴政之时已经趋於完善。
而统一之后的秦幣,又被称为秦半两。
秦半两在秦惠文王之时就已发行,但是在歷史之中,以秦王嬴政称始皇帝为界,之前的秦半两重为四两,而始皇帝嬴政时期的秦半两为八两,所以也有所差別。
由此观之,秦国的秦半两货幣政策虽已施行良久,但隨著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仍有些许混乱。
其中,以黄金为上幣,单位为鎰(同益)。
方孔圆形铜幣为下幣,称为秦半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