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燃烧来了!(1/2)
时光如同巴拉德埃塞尔堡垒外奔流不息的泉水,悄然流逝。
自那次在阿德嘉兰平原直面魔苟斯意志的惊险交锋后,玛法里奥和泰兰德在堡垒中的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节奏,一种在警惕与希望、隔阂与交流之间微妙平衡的节奏。
玛法里奥几乎成了艾尔达瑞安在平原巡视的常伴。
每当领主需要前往那片死寂的焦土勘察魔苟斯爪牙的动向,或者仅仅是去感受那片土地上黑暗气息的细微变化,玛法里奥总会同行。
而每一次,他都会在那片被诅咒的土地边缘,尝试唤醒沉睡的生命。
过程是艰难而缓慢的。
魔苟斯那次的意志投影虽然被艾尔达瑞安击退,但祂的污秽如同跗骨之蛆,深深渗透在土壤与空气中。
玛法里奥每一次引导自然之力,都像是在与无形的黑暗沼泽搏斗。
他额头的汗水,苍白的脸色,以及施法时身体难以抑制的微颤,都清晰地落在艾尔达瑞安和护卫们的眼中。
然而,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隘口为起点,一片虽然不大、却充满顽强生命力的“绿洲”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平原內部延伸。
青草茵茵,低矮的灌木丛生,甚至开始吸引一些生命力极为顽强的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在此棲息。
这片象徵著抗爭与希望的绿色,在无边焦黑的映衬下,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诺多精灵们的心。
每一次玛法里奥成功拓展了绿地的边界,堡垒中关於这位“紫皮德鲁伊”的讚嘆之声就会多上几分。
他的坚韧、他对生命纯粹的热爱,以及对黑暗毫不妥协的態度,贏得了许多诺多战士和工匠的尊重。
艾尔达瑞安对玛法里奥的信任也在与日俱增。
他能感受到对方力量的纯粹与目標的真诚,那份对抗黑暗的决心与自己如出一辙。他甚至会在玛法里奥施法过度虚弱时,不动声色地为其提供一丝温和的能量补充。
但这信任並非毫无保留。
彭格罗德和埃克塞理安依旧忠实地执行著最高级別的隱秘监视。
玛法里奥和泰兰德的居所、他们与堡垒中任何人的私下接触、尤其是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都逃不过“影猎者”洛格那双如同夜梟般锐利的眼睛。
艾尔达瑞安深知,在魔苟斯的阴影下,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不久之后,巴拉德埃塞尔迎来了一位访客——诺多至高王,芬国昐陛下。
芬国昐的到来,让整个堡垒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这位在怒火之战中直面魔苟斯的王者,威严而睿智,眼眸仿佛能洞悉一切。
他听取了艾尔达瑞安关於卡多雷来客的详细匯报,包括他们的力量、目的,以及在阿德嘉兰平原的尝试。
在艾尔达瑞安的陪同下,芬国昐亲自接见了玛法里奥和泰兰德。
会面在堡垒最宏伟的“星光大厅”进行。玛法里奥沉稳地向芬国昐阐述了他们的自然之道,泰兰德则展示了月神艾露恩赐予的纯净光辉。
芬国昐安静地听著,目光深邃,不置可否。
隨后,芬国昐提出要亲眼看看那片被玛法里奥唤醒的绿地。
站在隘口边缘,望著脚下那片顽强生长在焦黑死地中的绿色,这位经歷过无数风浪的至高王,眼中也流露出了深深的震撼和一丝……兴趣。
当晚,芬国昐与艾尔达瑞安在领主书房进行了长谈。
“艾尔达瑞安,”芬国昐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力量。
“这些卡多雷的力量……很奇特。不同於我们熟悉的星光符文与锻造之火,也不同於维拉的伟力。它源於生命本身,与大地、森林、乃至梦境相连。”
艾尔达瑞安点头:“是的,玛法里奥·怒风的力量,纯粹而坚韧,在阿德嘉兰平原上的成效,您亲眼所见。”
芬国昐的手指轻轻敲击著桌面:“魔苟斯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任何能增强我们对抗黑暗的力量,都值得尝试与了解。”
他停顿了一下,金色的眼眸看向艾尔达瑞安:“我注意到,堡垒中有些年轻的族人对这种力量表现出了好奇?”
艾尔达瑞安如实回答:“主要是些工匠学徒和年轻的游侠,他们对这种能与植物、动物沟通的能力感到新奇。”
芬国昐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在不违背对一如(eru iluvatar)的虔诚信仰,不影响我们自身技艺传承的前提下,允许那些对自然之道感兴趣的族人,在玛法里奥·怒风愿意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接触和学习。记住,艾尔达瑞安,”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力量归力量,信仰归信仰。一如是我们唯一的创造者,这份敬畏之心,绝不可动摇。”
“我明白。”艾尔达瑞安躬身领命。
他理解芬国昐的用意:在对抗魔苟斯的战爭中,需要集合一切可能的力量,但诺多族的根本信仰和文化传承必须得到维护。
消息很快在堡垒中传开。
很少一部分对德鲁伊之道充满好奇和嚮往的年轻诺多精灵,在得到艾尔达瑞安的默许和玛法里奥的欣然同意后,开始尝试跟隨这位紫肤的导师学习感知自然、沟通植物的初步法门。
泉水之塔附近那片被精心打理的、原本用於冥想和种植药用植物的密集森林,成了临时的“课堂”。
玛法里奥对此非常乐意。
他看到了诺多精灵的求知慾和潜力,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两个精灵族群的理解。
他耐心地教导著这些“年轻”的学徒,引导他们感受森林的呼吸,倾听树叶的低语。
泰兰德对此则有些无奈,甚至隱隱担忧。
她私下里对玛法里奥表达过:“玛法里奥,教导他们感知自然,引导生命之力,这本身並无不妥。但艾露恩的恩赐……这並非一种可以隨意传授的『技艺』。它是信仰,是心灵与月神的共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