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文娱:骂谁狐狸精呢,喊我偶像 > 第十七章 《儿童文学》发售

第十七章 《儿童文学》发售(1/2)

目录
好书推荐: 传说中那一位传说 误惹偏执太子后,她一步登天 疯批嫡女杀疯了,众亲还在火葬场 从多子多福开始自立家族 当杀手苟进军校 北朝争雄 灵植仙鉴:我以种田登仙长生 我在虐文做海王 前往遮天的路明非 普通beta的全A修罗场

国內的杂誌从六十年代开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进入鼎盛状態。

很多八零九零后印象中的《读者》《知音》《故事会》《青年文摘》就是那个时候杂誌销量的四大巨头。

据权威调查机构了解,最顶峰的时候,《故事会》的发行量月均有一千万份,其他稍差一点,也有五百万以上的月销量。

这和每家杂誌的风格有一定的关係,

《读者》最早叫《读者文摘》,仿的是美利坚最大的期刊杂誌,后来被告了,改名成了现在的名字。

创刊之初,其理念就是试图通过杂誌让其目標人群了解外界的美好事物,拓宽视野。

总结一下,就是鸡汤加国外小故事。

《青年文摘》是它的同胞兄弟,调性差不多。

《知音》则是注重女性情感故事,带有一定时尚属性。

封面市场会用各大明星引流。

《故事会》则比较有意思,它可以说是通俗文学大赏。

恐怖搞笑、国內国外、警匪案件、夫妻打架、乡村秘闻等等你都能在上面找得到。

而这本杂誌的发行量有多恐怖,销量位於当时世界所有杂誌的第六位,可见一斑。

而丰富有趣的小故事就是《故事会》畅销的核心。

每个故事不超过六千字,精简简短,300字一个小高潮。

是属於那个时代的网络小说。

但同样的,隨著网际网路的崛起,特別是智慧型手机的出现,让这些杂誌日落黄昏。

因为人们已经不需要再通过杂誌作为窗口了解世界,

便捷的移动端可以让所有人足不出户,就和世界联繫在一起。

所以这些杂誌以前的卖点,在现在已经不具备了。

而《儿童文学》这份在过去绝非顶流的杂誌,却在时代的浪潮中站住了脚跟。

在现代依旧能保证实体端有一百多万册的销量。

数字版也有八十万的订阅。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儿童文学》面向的是学生群体,而学生又是最常去书店的。

“今天去我家玩么,我爸给我买了变形金刚,能发语音,能变形,可酷了。”

王子涵和吴佳慧是附近小学的四年级生。

刚刚放学,两个小孩朝校门走去,小胖墩王子涵背著书包屁顛屁顛跑过来了。

周佳慧梳著马尾辫,穿著小裙子,精致的像个洋娃娃。

“不去了,今天我爸爸回来。”

周爸的工作经常需要去一些大山深处,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难得回来。

“这样啊。”

小胖墩有些失望,

出了校门,外面两位年轻的母亲也坐在电瓶车上等著了。

两家也是住同一个小区,自然也是一起走。

路上难免聊了起来,话题自然围绕著家庭,孩子。

“我都愁死了,我们家王子涵现在词汇量和阅读理解成老大难了。”

“我昨天辅导他写作业,成语填空,什么大什么粗,正常都是財大气粗,你知道他写的什么?”

“我大便粗。”

王妈年轻漂亮,来接孩子还特地画了一个妆,这会儿怨气满满。

“还有组词造句,爷爷,校长,我,孔雀舞。他写的是,校长爷爷给我跳了一支孔雀舞。”

“真的是气死我了,作文也写的乱七八糟,形容词乱用,教也不听,一点法子没有。”

周妈听了也忍不住笑。

王子涵坐后座还以为是好事,忍不住洋洋得意。

“我们家子涵有你们家佳慧一半的脑子就好了。”

王妈想到自家的傻儿子,忍不住嘆气。

“可以多看些课外读物,订阅一些儿童方面的杂誌。”

周妈笑过以后,给出建议。

“杂誌?不都是大人看的么?”

王妈心里的杂誌都是《vogue》《时尚芭莎》这类,有时候去美容院,柜檯上会摆放几本,给客人打发时间?

“对,我们家定的是《儿童文学》,还有《少年文摘》《科学世界》,都是给孩子看的。”

“有用么?”

“也是她爸给她定的,不过我自己有时候也会看,內容確实挺好的,这杂誌也有实体书,前面就有一家书店,你可以先买两期看看,有用再在网上定。”

王妈心动了。

但凡涉及到孩子,父母都捨得钱。

“行,那就买一本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无敌特警横扫三国 大明钉子户 戏闹初唐 宋时行 第三次机遇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大腕崛起 土匪营 狮子与兔(BDSM) 皇恩荡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