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彩月追月(1/2)
“首先诚挚的感谢诸位的到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这场音乐会的首席小提琴手陆清风。”
音乐会没有主持人一说,开场由专场音乐家负责。
因为是自己的首场音乐会,他先做了自我介绍,隨后就是对现场重要来宾的介绍,除了几位深城领导,还有远道而来的多位音乐家。
必要的流程过后,就是对整场音乐会曲目的大致介绍。
“这是我第一次开专场音乐会,也是第一次来深城,粤省,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一些经典的古典曲目,也希望能够能够给现场观眾带来一些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来之前,我查找了一些粤省民间小调,其中有一首让我印象深刻,《彩云追月》。”
观眾席坐著的人来了精神。
对於粤省人来说,这首曲子几乎刻在骨子里,从小听到大的那种。
有很多说法是这首曲子最早起源於清朝,出现自粤音曲谱中,是否为真,因为没有佐证,不得而知。
有確切报导的是,这首曲子这首曲子是民族音乐家任光所创作。
1935年在担任魔都百代国乐队期间,创作的这首曲子,这个团由音乐家聂耳创办,就是那位写出国歌的聂耳。
在知网文献《任光年谱》上记载,这首曲子的创作时间是1935年夏秋时段,当时这首曲子还灌制了黑胶唱片。
这首曲子非常有意思,当时的魔都已是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欧美风情盛行,各种西洋文化落地,爵士,探戈舞曲等音乐风格进入,分泌上流社交场所。
灯红酒绿,鶯歌燕舞。
时任魔都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门的任光接触了大量西洋音乐,以当时越剧为素材,融入西洋音乐技法,採用灵动的探戈舞曲节奏,在辅以江南丝竹风格的乐器,创作除了这首《彩云追月》
这首曲子也是任光一生创作生涯中极其特殊的一首,后来类似的音乐作品再也没有了。
从创作过程来看,这首曲子和粤音没血缘关係。
但其轻盈的节奏,时髦的风格,又十分契合粤省音乐生活化,情趣化的特徵。
这种风格和《雨打琵琶》《平湖秋月》《醉月》等曲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么多年下来,这首与粤省音乐水乳交融的曲子在粤剧、粤曲以及影视作品背景音乐中广泛使用,也因此在此地广为流传,成为代表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的时候,这首曲子被扶桑人改成为昭和歌谣《南国新娘》,在当时,这首曲子在扶桑的流行程度,比在华夏还高。
前世的时候,这首曲子在1960年进行了重新配器改编;1975年,又有音乐家將其改为钢琴独奏。
在这个世界则没人动手。
所以,这首音乐作品没有达到前世的高度,只在粤省周边流传。
陆清风一步到位,將这首曲子改编成了小提琴协奏曲。
“接下来,请大家欣,《彩云追月》”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介绍了要演奏的曲目,陆清风放下了话筒,被引起兴趣的听眾给予掌声。。
指挥棒挥动,长號的低沉浑厚的音乐铺底,单簧管和长笛交织,欢快的变奏音符定下整首曲子的基调。
隨后钢琴融入,在淡出,只剩下铜管组拉长的声音,渲染出夜色的静謐与神秘感。
陆清风架起小提琴等待著,在某一瞬间,温柔的小提琴音色展开,成为曲调的中心。
风轻云淡,月上阑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