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连营喜灶多(上)(1/2)
身后的士卒向乐举递来一把长矛,棍头上绑了一把农夫打穀脱粒用的连枷。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块活动的枷板组成,两者通过绳索相连,能够灵活的转动。
在往年怀荒、柔玄人还有土地耕种的时候,镇民会在收穫后手持长柄,通过挥舞手臂带动连枷板做圆周运动,將枷板水平拍在铺在地上的麦子上,將麦粒从秸秆上分离出来。
而此时的连枷长柄有一半左右的长度绑在长矛上,枷板上则绑了石头之类的重物增加势能。
乐举將长矛连枷高举过头顶,瞅准时机猛地朝城下挥动,枷板带著重物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携带巨大的角动量拍在了云梯横杆之上。
城头上还有不少持同样武器的士卒,纷纷效仿乐举对准了搭上城头的的云梯、长梯。
按常理来讲,对於云梯蚁附攀城的最好手段是提前出城毁掉它,其次便是使用排叉滚木沿著梯面扔下將爬梯的敌军尽数碾下。
可是柔玄城是为了防御蠕蠕人而建,整个军镇就找不出几个能对付中原大军经典攻城法的武器——这也算是所谓的內外相制。
所以怀荒人只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死马当作活马医,改装农具以应对。
话说回来,恆州军官高举大盾,驱赶步卒將武器背在身后,连手带脚三步並作两步沿著梯子往上爬。
当他们堪堪接近城头时才发现云梯尽头处的横杆已经被连枷悉数打断,再往上爬就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
然而梯下军官的叫骂和源源不断的同袍,一时间是进也不得、退也不得。
城头上鼓声再起,城楼两侧和各处马面上冒出一排排持弓士卒,朝著困在梯子上的恆州兵施放箭雨。
马面也叫敌台,据说在战国墨子时就已经用於城池攻防作战,因外形狭长如马面而得名。
其实就是一小段向外突出的城墙,用以消除弓箭的射击死角。两个马面之间的敌军同时受到前、左、右三个方向的攻击。
半空中的恆州兵三面受击,纷纷中箭,惨叫著摔下云梯。
偶尔有身手敏捷的恆州兵鼓起勇气纵身一跃,跳到城上,转瞬间就被一排长矛扎个通透,推到城下。
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到了城头这个高度再摔下去就不是疼那么简单,掉下去的恆州兵无一不是当场摔死,甚至还会砸中几个云梯下面的倒霉鬼。
惨烈的景像配合柔玄高大的城墙,给普通恆州士卒带来了远超之前且如城渡河作战的衝击力。
只能说恆州军的准备也不充分,修造云梯的番兵和柔玄奴隶更是缺乏经验,和怀荒人一比,可谓菜鸡互啄一时难分。
就在第一波攻城士卒的士气即將崩溃之时,司马仲明命人连续敲了两遍铜鉦,即所谓鸣金收兵,召回了前线的士卒和奴隶。
第一波激烈的攻势才刚刚停下,恆州军中突然跑出一骑,隔著一箭的距离,操著陇西口音高声向城楼喊话:
“城头乱民听好了,安北將军、都督恆州诸军事、恆州刺史司马公有言。”
“人太多了,让其中一个亲自来说话!”城头上乐举回应道。
城下的骑士闻言嗤笑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