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当务之急(1/2)
这时,一位坐在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哲学家张知行发出疑问,
“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討论一下,这个系统,它本身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否具有『意识』?
它的出现,对人类文明又会带来怎样的衝击?这可比单纯討论能量守恆、物质结构,更有终极追问的意味啊!”
他的话,让原本聚焦於技术细节的科学家们,瞬间將思维拔高到了另一个层面。
一时间,会议室里变得沉默了起来,没过多久之后又纷纷討论起来。
“对!它的来源!这太关键了!”
“会不会是外星文明的製造的?或者是……史前文明的產物?”
“它可以复製一切,那极限在哪里?复製的上限是什么?对操作者秦浩同志本人,又有什么影响?”
各种专业术语、大胆的猜想、尖锐的质疑、兴奋的低吼、以及对未知的好奇,交织在一起,
在会议室中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术风暴。
这些平日里在各自领域內的大佬,此刻爭论不休,双眼放光。
秦浩看著这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国宝级科学家,心中尊敬无比。
他们此刻展现出的,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知慾,那份执著与热情,令人动容。
罗瑞祥看著眼前有些失控的景象,眼中也带著深深的笑意。他没有立刻打断,任由这些国之栋樑们畅所欲言,思想碰撞。
直到討论声浪稍歇,他才轻轻咳嗽了一声。
“咳咳。”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罗瑞祥身上。
“各位的疑问和激动,我完全理解,正因为它的不可思议,以及它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所以才需要各位的智慧,需要大家群共同商议。”
“接下来,我们將围绕这个系统,展开全面的研究与应用。
具体的组织架构、研究方向、资源调配,以及各位同志的具体分工,我们后续会成立专门的小组进行细化。
今天,我只是想让大家先知道,我们炎黄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歷史机遇!”
罗瑞祥的话,让在场的科学家们心潮澎湃。
会议室內原本稍歇的议论声再次鼎沸起来。
“领袖!”
这时,钱博文院士率先站了起来,激动地扶了扶眼镜。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请小秦同志配合我们,对系统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比如,复製一些我们目前难以合成的超导材料样品?这对我们研究其复製精度和范围至关重要!”
“对对对!”
材料学的李院士立刻附和,声音都有些发颤,
“钱老说的太有道理了!或者是一些高纯度的单晶硅,甚至是特定晶型的催化剂,如果能直接复製,那对我们的晶片產业和化工產业,简直是跨越式的发展!”
那位儒雅的生物学家也按捺不住了。
“还有一些结构极其复杂的天然药物分子,或者稀有的酶製剂!如果能够精確复製,我们的新药研发周期將大大缩短,许多罕见病將有药可医!”
“没错,还有航天发动机的特种耐高温合金!”
“高精度的光学镜片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