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司藤杀青,新电影与收入4000万(6000字大章))(2/2)
韩佳女愣了愣,眼镜滑到鼻尖:“我?可我还是个新人啊,刚毕业没多久——”
“新人怎么了?我听老师说,你今年2月看了《今日说法》的陆勇案,立刻就动笔写了个剧本,叫《生命之路》?”
韩佳女的手指猛地紧了笔记本,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这剧本她刚写完初稿,除了导师几乎没告诉过別人。
“我找老师聊过这个故事,”江野的语气沉了沉,“我觉得师姐这个剧本,是当下最该被拍出来的故事。”
“师姐,你的剧本里有对现实的锐度,有对人的温度,这正是我们缺的。来我公司,
这个剧本我们一起搞,钱、团队、资源我来搞定,你只需要把故事写透。”
她沉默片刻:“那你自己当导演?”
“不,”江野笑了,“我心里有个更合適的人选。你的同学,文木野师兄。”
韩佳女的眼睛亮了亮。
“他拍的短片《安魂曲》师姐应该看过吧?”江野前倾身体,“镜头贴著现实走,却能把小人物的苦拍出诗意,那种笑著落泪的劲儿,跟你这个剧本简直是天作之合。师姐,
晚上约他出来吃个饭?咱们仁好好聊聊。”
“你也觉得木野合適?”韩佳女的声音里藏不住惊喜,她和文木野在北电同门三年,
最懂彼此对现实题材类型化的执念,“他拍东西特別较真,一个镜头能磨一下午,但出来的效果—確实没人比他更懂这种故事里的劲儿。””
“那师姐你打电话给师兄,我来安排地方!”
“好!”
《生命之路》后来改名,叫《我不是药神》。
这个剧本在2015年2月,韩佳女就写了出来。
2016年,坏猴子影业发起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
这一计划由寧昊发起,旨在扶持青年导演,提供从剧本开发到製作发行的全流程支持文木野凭藉此前在短片领域的积累《石头》《battle》等作品,以及对现实题材的敏锐把控,被寧昊选中。
而韩佳女这部作品同时也列出计划中,指定由文木野拍摄,这其中多少也有编剧韩佳女的推荐。
至於为什么江野一定要邀请韩佳女进入公司,担任编辑部的老大,是因为这部电影,
没有韩佳女的话,还真不一定能拍出来。
因为影片中涉及的医药监管、司法程序等敏感內容,没有一定的关係,这些镜头都留不住。
但韩佳女有这个能力,因为她的父亲,是韩三坪!
中影集团前董事长,虽然在14年退休,但目前还以导演身份在中影工作。
江野晚餐定在了胡同口的小餐馆里。
店里没什么哨装修,墙面上掛著几幅老北京胡同照片,木质桌椅擦得发亮,空气里飘著炸酱麵和涮肉的香气,邻桌的食客正操著京片子聊天,烟火气混著晚风漫进来。
就一个地道!
韩佳女刚把《生命之路》的剧本列印稿放在桌上,文木野就推门进来了。
他一眼就看见角落里的两人,笑著挥手:“佳女,还有这位是—江野师弟?”
江野立刻起身迎上去,“文师兄,可算把你盼来了!快坐。”
文木野在桌旁坐下,目光扫过江野,带著点好奇:“听佳女说你专门组局,聊什么新项目?”
“实不相瞒,我是听说师姐手里有个《生命之路》的剧本,前阵子托老师打听了几句,光听梗概就觉得这故事太有劲儿了。”
“现实里的挣扎,小人物的暖,全戳在点子上。”
他顿了顿,看向文木野:“我知道师兄这几年一直在拍现实题材短片,你镜头里那种贴著地面走的劲儿,我特別佩服。这个剧本讲的是仿製药背后的人情法理,我越想越觉得,没人比师兄更懂怎么拍这种笑著疼的故事。”
“我呢,刚成立了家影视公司,可能名气不大,但光现和万达那边的发行渠道我熟,
从前期融资到后期宣发,这些杂事我来扛。师姐负责把剧本磨得更扎实,师兄专心搞创作,咱们仁师姐弟搭个班子,把这个故事从纸面上拍活了,你们觉得,这事儿能成不?”
晚饭的谈话异常顺利。
对文木野这样初出茅庐的导演而言,能有机会执掌《生命之路》这样兼具社会深度与情感张力的影片,简直是求之不得的机遇,他眼底的期待几乎藏不住。
韩佳女也在江野几番真诚的邀请下鬆了口,答应以独立编剧的身份和江野合作,只在他公司掛了个名。
毕竟她刚毕业没多久,正处在职业选择的空窗期,自家师弟的邀约既靠谱又亲切,先去试试水也无妨。
但她这种资源,以后肯定会想办法自己开公司的!
真正让她下定决心掛名的,还是江野递来的另一份剧本,《狂》。
故事內容非常好!
江野不仅把这部剧的修改打磨全权託付给她,连署名权都大方相让。
这两部作品,江野都给她留了投资份额。
一部电影、一部剧集,成了公司未来三年的核心项目。
当然,不是现在就拍,这两部戏没有个几年时间,磨不出来。
就这部《我不是药神》,从原型故事挖掘到剧本定稿用了3年,期间光是与医药行业人士、法律专家的访谈就做了上百次,反覆调整药贩角色的道德立场,才最终通过审核。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筹备阶段,因题材敏感被多家投资方拒绝,导演周梅森带著剧本跑了两年才找到愿意冒险的资方,拍摄中又因涉及官场细节多次临时改戏,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才是现实题材最磨人的地方。
江野现在不能拍,可这种爆款他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拿在手里。
接下去的日子,《司藤》进入了繁琐的后期製作中。
而江野依旧忙碌,不仅要和平台谈这部剧的分成比例,他还要谈《王妃升职记》的后续事情。
这部剧的首播,將近1500万,平台已经打了过来。
但这个收入,只是开始!
接下去每隔几个月,江野的公司都能收到一笔钱。
因为一部剧的播放周期是很长的,一般的首尾效应在三年左右。
但也有比较厉害的,如《甄传》,乐视老板跑了,员工们靠这部剧,依旧活的很滋润。
至於为什么这部剧当初赚的不多?
是因为江野並没有卖版权费!
就比如《盗墓笔记3》,欢锐世纪將其独家网络版权售与爱奇亿,价格为2.88亿元。
按12集的体量来算,单集定製价格高达2400万元,刷新了当时网络剧单集版权价格记录。
也不是江野不想卖,他当时没有一点名气,卖不了多少,所以他谈的是分成比例。
这就有一个好处,6个月的独家期播放结束之后,江野这部剧可以卖给別的平台。
因为版权还是在他手中。
这部剧28亿播放量,首播期间为企鹅带来了超300万新增会员,长尾播放量稳定在日均2000万以上。
这份数据成了他谈判的底气。
最终江野选了分平台授权模式。
给爱奇亿的是非独家网络播放权,约定一次性支付版权费800万,播放期2年。
给优库的则是“保底+分成”,保底500万,若播放量超5亿,超出部分按15%额外分成。
这两个平台的出价不算夸张,毕竟是二轮播放,但胜在稳妥。
爱奇亿看中的是剧集的下饭轻喜剧属性,能填充其古装甜宠板块。
优库则想靠它拉动周末黄金档流量,赌一把长尾热度。
光这两笔,就进帐1300万。
他还通过一家影视版权代理公司,把《王妃升职记》的东南亚地区播放权卖给了流媒体平台viu,授权费200万,播放期3年。
那边的观眾对中国古装剧接受度高,虽然价格不算顶尖,但几乎零成本,纯赚差价。
还有衍生收益。
剧集里的“王妃同款髮簪”“古风茶具”等成了电商爆款,江野公司和三家汉服品牌签了ip授权协议,按销售额的8%抽成,光上线第一个月就分到了50万。
就这些,他目前靠这部剧,已经收入快3000万了!
他现在手里还有《司藤》这部剧的版权,《微微一笑》的投资,还有几个艺人的合约李宪和张颂汶先不谈—
白鷺目前商业价值也很低,江野挺想把她扔进《奔跑吧兄弟》,但这得慢慢操作打通关係。
目前来说希望渺茫目前最主要还是孟子怡的商业价值。
参加《儿与少年》第二季,孟子怡的出场费是200万!
同时,公司还帮她拿下了欧莱雅、哈根达斯、联想三个代言。
欧莱雅是800万/两年,哈根达斯是500万/两年,联想y0ga系列形象大使600万/两年这三个代言的固定费用加起来,让她在2015年的代言年收入950万。
代言费都是一年一结的等《微微一笑很倾城》播出之后,她的商业价值还要翻上好几倍。
那时候,才是她赚钱的时候!
他与孟子怡签订的是前三年7比3分成,后四年55,最后三年3比7!
肯定比李宪的好一点,孟姐有一定的知名度,又是自己的女人。
但公司里,规矩肯定是要的,而且这些资源都是江野帮她爭取的。
他这个钱赚的很心安。
当然,如果他以后赚的多了,给她买套房子什么的,这个一码归一码。
但很有可能是孟姐买给他。
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吃上孟姐软饭了!
他也很无奈!
孟姐目前,给他赚了800多万。
也就是说,公司最近进帐將近4000万。
贷款他並不急著还,这4000万,他想投资的一点別的企业。
毕竟,他是重生来的嘛!
(ps:兄弟们,欠2000字明天日万补上,今天有点事情,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