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病理诊断的差距(1/2)
几人的对话很快结束。
崔勇暉回到办公室后,自己找了个凳子一屁股坐下,同时示意沈默和陆刚也各自落座,才问出心中疑问:
“沈默啊,你觉得梁鈺瀅的病不是子宫內膜非典型增生,而是子宫內膜癌?”
医学诊断,向来讲究证据確凿。
肿瘤的诊断更是如此,对证据的要求近乎於严苛。
否则一旦误诊,法官將来问你为何给病人诊断为肿瘤?你总不能答曰“直觉”......那法官怕是要当场跳起来,判你庸医全责!
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
不过这也足以说明:医学诊断绝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臆断。
崔勇暉算是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了,对此中道理瞭然於心。
他还仔细翻阅过梁鈺瀅的所有检查资料,清楚知道她的这两次手术石蜡病理结果,均显示为子宫內膜非典型增生,即属於良性的癌前病变。
绝不是癌。
而且梁鈺瀅此时这种突发的腹水情况,还不能排除是腹腔新发的恶性肿瘤,比如胃肠道肿瘤,又或是其他未知的肿瘤……
反正不像是子宫內膜癌。
“不对,除非……”
可想到这里,崔勇暉的脸色突然变得凝重,瞳孔微微扩张,一个此前被忽略的可能性浮上心头。
“病理结果……?”
“我认为我们医院的病理科水平不够。”沈默仿佛看穿了崔勇暉的心思,语出惊人道,“而且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么?以咱们医院病理科的档次,看错了也不足为奇。”
他嘆了口气,又补充说道:“我反正是不信,一个普普通通的癌前病变,子宫內膜非典型增生,能把人变成这个样子……”
“至於说双癌,也就是內膜癌合併其他肿瘤的可能性,那就更小了。也不符合咱们临床诊断的一元论原则。”
所谓“一元论”,也就是临床中,医生大多儘量用一种病因,去解释多种症状,而不是考虑用多种病因解释多种症状。
当然,沈默如此自信说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脑海中那冥冥存在的诊断学直觉,又开始发力了。
就是恶性肿瘤……
“咱们病理科水平真这么差劲?”陆刚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趁著崔勇暉不知说啥,便突然插话问道。
“当然,你以为能有多厉害呢?”沈默无奈地摇摇头,语气客观得没有一丝波澜。
“可病理诊断不是金標准么?”陆刚嘀咕著又问。
“那也要看是哪的金標准了......”
事实上,病理科的诊断工作並不容易,既受病理科医生水平限制,也取决於病理科的硬体设施,还有专家教授的水平。
此中复杂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同样作为诊断金標准的病理诊断,羊城中肿(中某大学肿瘤医院)的金標准,和新安县医院的病理科金標准,能一样吗?
必然是天壤之別。
“那你的意思是,梁鈺瀅的病理標本要重新做一遍了?確认上次手术標本是否错漏?”崔勇暉一边说著,一边不自觉地摸了摸下巴,眼神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试探著问道。
临床诊断有时就像解数学题,得按步骤一步步推导答案,可要是前面哪个环节出了错,后面就困难重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