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討论,大会投稿(2/2)
然而张文斌一来,眾人还是立刻十分自觉地分成两溜,像迎接皇帝一般,给他让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两位年轻的副主任还借著挪动座位的间隙,主动站起身来,微微躬身,脸上带著討好的笑意。
给王行礼嘛,不丟人。
沈默也立刻起立,倒不是侷促,只因为他的座位紧挨著张文斌,不起身对方可过不去。
他谦逊笑道:“主任辛苦了。”
“哈哈,不辛苦不辛苦,让你久等了,我们开始吧。”张文斌爽朗笑著,拍了拍沈默的肩膀,示意他也坐,然后没说什么罗里吧嗦的开场白,而是直接给了周伟东一个眼神,
示意他开始。
后者心领神会,立刻点开电脑上的ppt,站起身来,微微欠身,说了句简短的开场白,包括欢迎肿瘤科的专家沈医生云云,然后匯报病歷:
“今天有四个病人要討论一下,首先是邹力强,55岁,因发现颅內占位一年,增大一月余门诊就诊——.”
“病人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图,三大常规.肿瘤指標——”
“ct及mri结果如下...”
周伟东一边说著,一边操作键鼠,將患者各项资料投在幕布上。
周伟东说完,李剑金便补充道:“这个病人呢,肿瘤指標是阴性的,但肿瘤始终在缓慢增大,从一开始的6mm,长到了现在的18mm—.“
“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也不是特別好,有轻度的高血压和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治疗的选择。”
李剑金说完,张文斌便最后总结道:“这个病人,从目前的影像表现来看,占位的位置比较特殊,位於右侧脑岛叶深部,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都比较密集。”
“如果要强行手术摘除肿瘤的话,风险会比较大。”
“但如果不手术,肿瘤继续增大,也迟早会產生相应的压迫症状———”
“因此,这种肿瘤,显然是晚做不如早做的。越快做越好。”
“如果等肿瘤进一步增大,到时候再手术,无论是手术风险,还是治疗费,都会隨之增加。”
如此徐徐说完,张文斌最后看向沈默,笑著问道:
“小沈啊,这个病人的ct结果比较复杂,病情也比较难处理,所以正好想请你评估下,有没有做术中穿刺的可能性,先明確诊断?”
“如果病理诊断是良性的,我们就努努力,应该还是有希望彻底摘除肿瘤的。”
“但如果病理是恶性的,那我就直接建议他转上级医院,我们也不搞了,风险太大,
对病人也不利。”
张文斌的语气还算轻鬆。
因正如他所言,这个患者是门诊的病人,这台手术到底做不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甚至是谁来做—基本都完全取决於今天討论的结果。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医生手里。
可沈默自从周伟东开口之后,眉头就微微起,没有放鬆过。
他心想:“好傢伙啊,这第一个匯报的病人,就这么难搞么———
今天討论的病例资料,当然不是临时找的。
周伟东事先就把这些病人的id號发给过沈默,让他评估。
而这个叫做邹力强的病人,沈默知道,正这些病人里最难处理的一位,也被他们放在了第一个。
这也算是见面礼吧?
难啊..—·
“但再难也得上!』
而且,过两周就是云阳市的学术会议了,老孙让我准备个投稿內容,这个修修改改,倒也是能合適吧?只不过穿刺的过程要更精细点,而且还是安全第一。
沈默压下心中些许杂念,接过周伟东的滑鼠,打开影像片子,对著系统中的图像开始认真分析:
“各位主任,从目前的影像结果来看,这个病人颅內肿瘤的边界相对清晰,但內部密度不均匀,存在一些低密度影,这提示它有可能包含了囊性病变,倾向於良性。”
“不过,从增强扫描的结果来看,包块的边界又有明显的强化,这提示它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恶性倾向。所以术前的影像学,还无法给出一个比较明確的良恶性定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关於术中穿刺,正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在包块相对突出、周围血管神经相对较少的部位作为路径。”
“但这个病人的情况很棘手,他的肿瘤位於右侧脑岛叶深部,周围被大脑中动脉的m2-m4段分支紧密环绕,而且紧邻岛盖部的运动和感觉皮质”
“脑岛叶本身位置就很深,周围结构又如此复杂,要在这样的区域进行穿刺,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到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引发严重的併发症———“”
“比如脑出血、偏瘫、失语等,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