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打战怎么才能少死人?(1/2)
顾秦回想起那群满嘴之乎者也的老学究,一张白净的脸蛋都控制不住地皱做一团。
真到了紧要关头,不知道这群大儒学士是能用那嘴利嘴骂退蛮夷,还是能凭那张老脸丑晕敌军啊?!
他现在真没有功夫,跟他们学些典籍经义。
顾秦打算好好听这位被天幕奉为八谋之首的罗青云,究竟有多大的本事。
【当然罗青云最出名的不是教出了一堆忠於大靖的纯臣,他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后,更多是以谋士的身份待在顺天圣皇帝陛下身边,也贡献了诸如二桃杀三士类似的计谋,成功让本就暗流涌动的洛阳城权力中心,一直处於紧绷的状態。】
【皇亲国戚们注重眼前的利益,被那些诱人的鱼饵勾动了心神,判断决策也不再理智。】
【罗青云曾经使了个手段,让牢牢把控的礼部八皇子党羽吃了一个大亏,他了上千金贿赂各方势力,將他们早就视为囊中之物的礼部头把交椅的位置,运作给了十三皇子的属下。】
【十三皇子儘管不明白父皇为何点投效他的臣子,去担任礼部要职,要知道他更多的是在往户部使劲,儘管户部因为是管天下税赋的地方,没能安插进去多少自己人,但户部官员的交情还是成功攀上了,他从没想过自己人居然能去礼部,但既然便宜都送上门了,他自然是乐得吃下这个馅饼。】
【万一是父皇觉得这人表现优渥,所以钦点的呢?】
【当然,无论是因为什么,他到时候都能在投效自己的臣子面前卖个好,还能刺激其他人发奋图强,拉更多的文武百官投效他。】
【但十三皇子不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会,那多半是有毒的。】
【要知道礼部尚书的位置,可是八皇子党羽盯了近两年了,若是再熬不死前头那个尚书,他们保不齐都要下手了。结果好不容易等到人家告老还乡,他们喜不自胜。】
【紧接著八皇子党羽们就开始为这个位置打得头破血流,互相拆台脚,谁都想更进一步担任六部尚书。】
【谁承想他们还未商议出谁做这个尚书,就有个不知从哪儿来的外派官员,空降到了礼部,还直接將尚书的位置占去了!而且他还不是八皇子派系的人,也不弩属於与八皇子结盟的阵营。】
【可不就犯了眾怒了吗?!】
【关键人家还做的一把手,是他们这群人的顶头上司。】
【你有见过给顶头上司穿小鞋的吗?这不妥妥扯淡吗?!】
【他们不伏低做小捧著这空降咖,都怕自己被揪到错处丟出礼部,腾出的位置被新尚书安插上自己人。】
【八皇子党羽们鬱结於心,但也只是整晚整晚睡不著。脾气火爆的八皇子才是真被气得跳脚,他將书房里的摆件都摔了个稀巴烂,直接去找吏部的麻烦。】
【但六部明面上毕竟归皇帝陛下管,人家也不指著一个皇子吃饭,更何况八方买股的情况下,谁会买不是自己投效的皇嗣的帐?自然是各种和稀泥,將这位搅扰办公的皇嗣“请”了出去。】
【八皇子一整个红温了,若不是理智尚存,他恐怕想直接衝进皇宫求父皇收回圣旨了。】
【但他往皇宫的方向走了几步,就被紧紧跟隨著的谋士拉住了,对方跟他讲了一番得失利弊。八皇子儘管没有听进去多少,但也知道皇帝圣旨都下了,收回去的概率微乎其微,还是找这位新任尚书的主子討要好处,才能收回些许损失。】
【但是吧,十三皇子儘管从小到大都不缺钱,敛財的手法就算是巨贪来了都得退居第二,但他抠啊!】
【当然是除他自己以外。】
【不然凭他一个皇子,非嫡非长,哪能积攒下比一沓哥哥加起来都多的私库?】
【十三皇子自然不会承认是吏部失误,將礼部尚书的位置放上了错的人。】
【主要是这听上去也怪扯淡的,儘管靖元三十几年,洛阳城里就能乱动卖官鬻爵的程度,但能买卖的充其量也是点七八品的小官,你说尚书早就订下你的人了?那证据呢?有本事去找父皇重写一份圣旨啊?】
【儘管那时候庆帝病重,圣旨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写的,传达的也极有可能並非他的本意,但这玩意谁会去揭穿啊?大家都维持著表面的和平,照旧遵循圣旨。】
【毕竟你遵循还好,万一不遵循的时候,父皇恢復了神志,稍稍有了些力气。】
【你也不想刺激到,病重虚弱更想牢牢抓住权柄的皇帝陛下吧?】
【到时候因为不遵圣旨的缘由,被贬为庶人,那才是没处哭呢!】
【八皇子都快被厚顏无耻的皇弟气炸了,他的探子发觉吏部的人,似乎在这次做了些手脚,所以转而去找在吏部安插了一些人手的二皇子和七皇子。】
【结果俩人都將责任推得一乾二净,根本不想理会这茬。】
【当然,才浅也很难通过比较稀少的史料判断,他们究竟知不知道手下人收受贿赂,確实在授官时做了一些手脚。当然不至於简单粗暴地调换名字,但潜移默化地让吏部尚书觉得投效十三皇子那位更適合礼部尚书的位置,並在小朝会上向重臣们提起他。】
【估计罗青云还买通了庆帝身边的內侍,经常吹吹耳边风,让他也能记起这么个人。】
【靠著多方使劲儿,才使得十三皇子成功捡漏了八皇子。】
【罗青云看似了千金,还承担了被发现的风险。十三皇子看似得了礼部尚书的肥缺,投效二皇子和七皇子的臣子们看似得到了千金,但这些得到都促使著失去的八皇子更愤怒羞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