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专业人士反而会遇到更顽固的问题(2/2)
而是给予【朋辈督导】。
小赵老师的倾诉显然已经完毕,南祝仁开始进入自己的状态。
“小赵老师入职到现在多久了?”
“快一年了。”
“这么长时间,有和别人谈过工作的事情吗?”这句话是试探。
“……没有。”小赵老师突然笑了,似乎看破了试探,“南老师,你在试探我的社会支持系统吗?”
然后没等南祝仁对她的话做出反应,小赵老师突然又做出一种恍然的样子:“不好意思南老师,我这个反应好像……又有点【防御】了,你继续你继续……”
南祝仁心里笑了。
这才是他要试探出来的东西,或者说诱导出来的东西。
南祝仁,要她当下再进行一次【防御】。
此刻南祝仁直接点出了小赵老师的问题:“你在我们刚刚谈话的过程中,似乎好几次主动提出自己在【防御】,这是为什么呢?”
小赵老师眨了眨眼睛,对这个问题有些莫名其妙。
似乎无法理解南祝仁无法理解。
“因为……【防御】会干扰咨询的进程,也可能会迷惑咨询师。我主动提出我在防御,能够让南老师你更轻松地处理……”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暴露】……吧?”小赵老师的语气有些不确定,“这样能够更好地推动咨询进程?”
……
对于高知识人群和善于自省的人,咨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对方都这么善于思考了,那依旧想不通的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面对一个本身就善于思考的人,如何去诱发对方进行新的思考,这是很吃专业素养的操作。
甚至于,“找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面对心理学行业相关工作者的时候,难度又会更上一层楼。
在刚刚小赵老师的叙述过程中,她对于自己问题的讲述非常流畅,对于自身的想法剖析得也很彻底。
但这不是南祝仁想要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倾诉”疗愈的话,倒是没什么问题。
可小赵老师显然是想要更多,也需要更多。
好在,她此刻面对的是南祝仁。
“你想要推动咨询的进程,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南祝仁道,“那这个‘进程’的目标呢?你有在心里预设过吗?”
小赵老师迟疑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自己要说的答案是对还是不对。
“目标是……讲完我的问题,然后让南老师你发现我的问题,最后……尽可能地获得疗愈?”
南祝仁先是肯定了小赵老师的这个回答,然后突然道:“所以这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的注意力、乃至于情感都投入进这次对话里面。”
小赵老师肯定地点头。
南祝仁看着她:“你觉得你【防御】的时候,会干扰这个进程?”
缓缓道:“真、的、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