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故事回忆中的区别(2/2)
南祝仁问了一句:“你对这句话感觉非常不好?”
来访者点头:“当然,他是组长,本身是总负责人,但是他说的这句话不就是相当于甩锅了吗?说是总览全局,结果只是传达一下老师的要求就好了。”
“而且我平时和这个人也有相处,他在工作里面完全没有任何超出我的能力,甚至像是从来没接触过工作一样。”
“一个没能力、没责任心的人现在要来领导我工作,还不断给我上压力,我不认同,所以我和他吵了起来。”
“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还是很后悔。”
这个故事的讲述算是有些作用,通过来访者在故事里面行为的表现,可以推测出来访者的个人特质。
但是这个故事里面展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南祝仁之前已经看出来的东西。
所以南祝仁更在意两者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
咨询师问道:“为什么后悔呢?”
来访者皱起眉头:“就是感觉这件事情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更加妥帖、对所有人都好的办法。”
“结果现在和这个家伙当众吵起来,就好像我和他也是一个层次的人一样了。我甚至为了不让场面更难看还退了一步——这样显得我都不如他,像是我在无理取闹了。”
南祝仁感觉自己似乎看出了一点东西:“你说你先退了一步?”
“对,因为我一开始只是想要提意见,我想跟他说他这样不好。”来访者皱起眉头,“但后来那个人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样,当众就开始大吵,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了过来。”
南祝仁观察着来访者的表情,却发现了一点不对的地方。
他先做了一个【情感反映】:“你觉得不舒服。”
来访者点头:“不舒服。”
南祝仁再进行了一次带着解释的【总结】:“在你刚刚的这段话里面,好像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是‘和名义上的上级吵架’,另一个是‘当众和人吵架而吸引了视线’。”
最后提问:“这两个中,哪个让你不舒服?”
来访者又愣住了。
“都有一些吧……”
南祝仁追问:“哪个让你感觉到的不舒服更强一点呢?”
来访者眼神凝固了一会,突然像是全身都被刺挠了般抖了一下。
“……都,差不多吧。”
他这么回答道。
南祝仁看着对方的表情。
来访者的这种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掩饰,对方今天已经进行了很多次这种行为。
但是此刻对方的脸上没有撒谎的迹象。
那就是另外一种可能——对方的主观感受出现了偏差。
这是很常见的。毕竟【感受】不是一个客观的、有尺度的、可以拿来比较的东西。
所以需要换一个标准来衡量。恰好这个用来衡量的“标准”也是南祝仁接下来想要知道的消息之一。
“你说你总是会想起这件事情,那你在回忆的时候,肯定是有画面的。”
“那你的那些回忆的画面,是和你吵架的对象——也就是那个‘名义上的上级’相关的,多一点;”
“还是和你们吵架的场景——那些‘很多的看着你们吵架的人’相关的多一点?”
来访者思考得很用力。
半天之后,才回答:“应该是后面那个吧,就是‘很多人看着我们吵架’的画面,更让我不舒服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