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他什么都知道(4K)(1/2)
第541章 他什么都知道(4k)
法官的“自由心证”容易被一奇奇怪怪的人误解,觉得这代表着法官“想怎么判就怎么判”。
事实上,法庭上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实证”,而法官的“自由心证”则是依托自身的判断力,判断到底要把实证采信到哪种程度。
比方说一个罪犯的量刑是“7-10年,特别严重可判决10年以上”,那罪犯到底是“正常量刑判10年”,还是“酌情轻判7年”,亦或者“特别严重10年以上”,靠的就是法官的自由心证了。
一些“判刑2年,缓刑3年”之类的判决,多数情况下也是法官自由心证出来的结果。
有白庆华的背书,再加上南祝仁的一点点判断,就很自然地成功给眼下审判长的自由心证加了一点额外变量。
但是——
南祝仁知道,这样的作用不大。
之前就说过,这个案子的影响非常恶劣,因此受关注极大。
如今的审判长据说还想要把这个案子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添加到自己的履历上,让它在以后的加官进爵中闪光。
因此,今天的审判长会额外减弱自己心证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别人挑不出毛病。
尤其是在南祝仁眼下还提出了【微表情分析】这么一个有争议的技巧的情况下。
好在,南祝仁这么说的目的本来就不是审判长,而是——
……
被告律师深吸一口气,觉得事情不妙。
他抬头看向证人席的方向,发现提出了【微表情分析】的那个年轻人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转头,他看见审判席上的审判长在听了对方的【微表情分析】后,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和身边的头目王振海。
虽然两者都是面无表情,但被告律师莫名从他们的眼睛中分别看到了“嘲讽”和“审视”。
——是的,南祝仁的目标不是审判长,而是被告律师。
不管审判长的自由心证有没有被自己影响,南祝仁都要让被告律师相信“审判长的自由心证被证人影响了”。
以此给被告律师迭加精神压力。
“迭加精神压力”,这是南祝仁今天一直在做的事情。
不管是之前特地给证据材料中塞进去大量无效文本干扰被告律师的阅读,还是眼下利用【微表情分析】作为借口来让审判长表现出态度变化。
都是为了给被告律师、以及头目王振海,上压力。
甚至于南祝仁抛出两个证据,却不去解释更像是需要专业人士解释的“王振海有精神障碍”证据二,反倒去解释一个常理来说不需要心理专家证人解释的“王振海给团伙提供技术支撑”证据一,也是给被告方上压力。
眼下的南祝仁和被告,就好像站在拳击台上的双方。
被告方是一个技巧娴熟的拳手,精通步伐、拳组、距离感、节奏把控等等。
而南祝仁……算是个名振一方的柔术大师吧。
站上拳台和这样的对手对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微表情分析】就像是南祝仁的投摔终结技,致命,但是犯规。
但眼下到了非打不可、且必须要获得胜利的情况,那么南祝仁就只能尝试着寻找一点别的办法。
不能熬到比赛结束,因为这样就算双方都站着,对手也会因为点数获胜。
那就只能尝试着用反击拳、甚至是故意制造对手的失误,让他自己把脑袋撞在地上,把自己ko掉了。
……
“嘶——呼——”
南祝仁深吸一口气,给自己扔了个【情绪重调】,让思路更加清晰,让自己反应更加灵敏。
他又一次看向被告方,眼神难明。
心理学,本身就是研究人、分析人、进而应用到人身上的学科。
还得继续给这两个人上压力。
“关于【微表情分析】——”
南祝仁转向审判长道:“拿被告王振海来举例,他在说谎的时候有声音和异常点头的情况。声音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调理,毕竟他是因为长期的生活影响了生理表现,这是一种挺高明的掩饰。”
“但他的点头却可以比较明显地反应出异常。正常人说实话的时候确实也会点头,但是在说谎的时候,点头的时机、点头的幅度、点头的频率都会因为心理活动的不同而被影响。”
被告律师惊疑不定地看着南祝仁,想要喊反对,但是又决定先多观察看看。
审判长没有说话。
眼下还是南祝仁对证据的解释环节,南祝仁直接转向王振海道:“被告王振海,你是你们团伙的头目,对吧?”
王振海有些无措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律师。
“反对!”被告律师的脸色难看了一些,只觉得压力笼罩上心头。
他喊了反对,但是没有说出反对的理由,只是想要借此让南祝仁停止对王振海的询问,这其实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停顿了小一会,他才道:“对方在用已经有答案的问题干扰我的当事人。”
南祝仁耸了耸肩:“我是在证明我提交证据的合理性啊。”
审判长想了想,道:“反对无效。但是南祝仁也要注意提问方式,继续解释你的证据。”
被告律师咬了咬牙,只觉得一口气泄了出来。不得不看向一旁的王振海,点了点头。
王振海看着南祝仁,无奈之下也只能点头回答:“是,我是他们的老板。”
南祝仁勾起嘴角,眼睛里面却没有情绪:“你是毕业于北都工程大学的,对吧?”
王振海点头:“是。”
“你当初在第一家公司成为技术总监,并且在之后自己出来创业完成了第一笔资金积累,靠的也是自己的技术,对吧?”
王振海看了一眼被告律师,点头:“对。”
南祝仁问出了关键的问题:“所以你在进行诈骗的时候,有提供技术指导吗?”
……
没有七拐八弯的陷阱,没有绕来绕去的提问方式,南祝仁就这么平直地把这个问题铺了出来。
平直的问题,如果对应着不好的答案,就越容易激起预设好的防备。
同时,因为这个问题问得过于平直,反而出人预料。
王振海早就想到南祝仁会问出这个问题,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他以为南祝仁会用公安局里面的高端技巧把这个问题问出来,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那些审讯问话技巧他都是经历过的。
但仅仅三个问题的铺垫,这个他想象中的“杀招”就出现了,这让他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就把心里预设好的答案抛了出来。
“对。”王振海答道。
然后,他才发现一个问题——他没有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