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星界动力航天获国家强力支持(2/2)
孟秋颜把带来的文件递给陆安:“是挺快的,可能是网上对你的热议潮流起到了作用?”
她双手环抱在前,望着他笑盈盈地道:“毕竟你现在可是号称人类21世纪抽到的第一张‘金色传说’呢。”
陆安哑然失笑,顺手接过文件阅览。
互联网上热议“金色传说”这种声音就算能起作用也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上边断不可能被这种声音影响。
能促使文件下来的这么迅速,真正的原因是上边问询了几位院士专家,包括陆安的几位老师黄宗晟、梁勇等院士大佬。
而他们非常看好陆安的潜力,甚至黄宗晟愿意用自己的名誉为自己的学生担保。
正因为如此,方才促使上边这么快拍板决策。
院士的能量是巨大的,作为国内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学术称号,院士是能够撬动国家级科研项目、主导科学发展方向,并且能在正策制定中发挥关键作用。
末了,陆安合上文件自顾自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孟秋颜说道:“就定在这个月正式成立星界动力航天公司吧。”
孟秋颜回道:“嗯。”
这次国家是鼎力支持陆安成立国内首家商业航天公司,并且让四大国家队企业参股合资成立星界动力航天,然后给予国家级的顶尖航天资源倾斜,让星界动力航天直接站在国家航天事业基石的肩膀上起跳飞跃。
星界动力航天公司由陆安作为创始人与四大国家队企业集团共同出资合资成立,公司的注册资本金200亿元人民币。
陆安作为创始人和第一大股东持有星界动力55%的股权,按比例认缴出资110亿元人民币。
四大国家队企业分别是:
国家航天科技集团参股15%,认缴出资30亿元人民币;国家航天科工集团参股12.5%,认缴出资25亿元人民币;国家电子科技集团参股10%,认缴出资20亿元人民币;国家航空工业集团,参股7.5%,认缴出资15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的日子,陆安的工作重心暂时转移到了成立星界动力航天公司上来,着手建立公司的核心科研部门和工程师团队。
星际动力航天公司的科研部门,主要由七大部门构成,分别是:
推进系统部;结构与材料工程部;制导导航与控制部;航空电子与电气系统部;发射与地面系统部;任务与系统集成部、安全与任务保障部。
这七大科研部门是围绕火箭研制为核心。
陆安对星界动力航天公司的发展有着清晰的三步战略规划,或者三个战略阶段,分别对应前期、中期、后期。
第一个阶段就是搞火箭,第二个阶段搞可往返地球与外太空的运输飞船;第三阶段则是搞具备跨行星间远程航行能力的各种大型客/货运飞船、太空战舰/运输舰等。
……
元界智控董事长办公室。
孟秋颜专注手中的文本迅速备忘,陆安则是一边思量着一边说道:“推进系统部,需要的关键工程师和科学家包括,火箭发动机设计师、推进剂化学家和工程师、燃烧动力学专家、涡轮机械工程师、流体系统工程师、试车台工程师。”
孟秋颜逐一将陆安说的进行书面备忘。
推进系统部堪称是火箭的心脏,其核心任务包括设计、研发、测试火箭发动机以及燃料/氧化剂系统等。
孟秋颜说道:“好了。”
陆安旋即说:“结构与材料工程部,结构设计师、应力分析师、材料科学家与工程师、热防护系统工程师、机械系统工程师、无损检测工程师。”
与此同时,孟秋颜将之逐一书面化。
这个部门相当于火箭的筋骨,其核心任务是设计火箭箭体、贮箱、级间段、有效载荷适配器、着陆机构的结构,研发或选用能承受极端环境的先进材料。
孟秋颜点点头:“嗯。”
接下来,陆安逐一将另外几大部门也逐一安排了。
制导、导航与控制部等同于火箭的大脑,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火箭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开发导航算法,设计控制算法、设计传感器系统等等。
航空电子与电气系统部如同火箭的神经系统,核心任务是设计、集成火箭的所有电子系统、供电、配电、线束、通信、数据采集、飞行仪表、动作控制等等。
发射与地面系统部,这是火箭的起点与基石,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设计、建造和维护发射台、发射塔、燃料加注系统、火箭运输设备、任务控制中心、遥测接收站、可回收着陆场等。
任务与系统集成部,这是火箭的总设计师,是核心中的核心,负责定义整个火箭系统的需求;协调所有分系统的设计和接口;进行系统级性能分析和优化;管理技术风险;确保最终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完美工作。
最后是安全与任务保障部,建立并维护公司的安全管理系统。
末了,孟秋颜迅速从头阅览了一遍备忘录,不由得感叹道:“难怪需要得到国家的强力支持,就这七大系统部门下辖的上百个技术组,光是凑齐每个技术组的组长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顶尖专业人才实在太多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