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京城来人(1/2)
第120章 京城来人
此去香港用时三天,林书平返回鹿城时,一切都如昨日。
只不过此次回归,林书平带来了许多《明朝那些事儿》的繁体版小说回来。
同时他与金庸握手的相关头版报纸,也都在行李中搬运了许多份。
他感觉这些报纸,日后会有大用,至少在跟旁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除了此前曾单调拿出的沪市金融日报的相关报导外,还可以拿出这些香港媒体报纸,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人气。
事实上他这一招的效果確实立竿见影。
回到鹿城后,林书平就把这些报纸装裱起来,悬掛在了大自然公司对外公开墙上。
如今公司还没有获得什么业內荣誉,但这些东西存在,就证明至少老板是很靠谱的:不仅能跟金庸先生握手合影,而且还是一位出版过歷史小说的大作家、大文豪!
单单这两点,已经足够让人对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深刻印象,也是一份名誉保障。
別的不说,至少房东曹韵在看到这些报导和书籍时,已经是满脸震惊,感到不可思议。
她曾在海外居住多年,深知金庸在华人文学界的地位,金庸的小说在过去数十年不知道为多少海內外华人给予了精神慰籍。
虽然曹韵並不看小说,但也知道金庸的名字,当然,不看小说不代表不看电视剧,在香港翡翠台播放的《射鵰英雄传》,《天龙八部之六脉神剑》、《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等,都是风靡整个华人圈子。
因此,当看到林书平竟然与金庸握手合影,並且还拿出了金庸特地赠与的签名书时,这顿时便让曹韵刮自相看,此前她只贪恋美少年的肉体,但如今她对林书平的精神世界感到无比的好奇。
於是她要回去一本《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仔细研读,走进美少年作家的內心世界。
可惜每次只翻了两页便昏昏欲睡,看来不是个適合读书的料子。
除了曹韵感到惊奇之外,助理余梓文也在偷偷翻阅这些报纸內容。
越是翻看,她越是深刻察觉到自己与林书平之间的差距,短短三天之间,林书平就在香港获得了这般声誉,看看这些香港媒体报纸上写的都是什么?
“年仅十九岁就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天才少年作家林书平—”
余梓文瞪大眼睛,逐字逐句的阅读著,越看越是心惊,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当初林书平在鹅城市政府接待大厅里用打字机敲打键盘的模样,“原来他那时候,是在写小说”
虽然她在老领导张旭科那里听说过林书平与《明报》签约的事跡,但毕竟不关注文学界,不了解其中分量,如今被这些香港媒体一报导,余梓文瞬间感受到了作品里的才气。
“林作家最厉害的一点在於,他能够让文史类书籍在市场中大卖,並且掀起了一股明史热潮,
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明史乃至上下五千年歷史產生浓厚的兴趣—”
报导中不仅夸奖了林书平的才气,更写明了这本书在香港受到的欢迎程度,也让原本对歷史不感兴趣的人在研读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对中国歷史產生浓厚兴趣。
甚至於金庸先生都对外称讚《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在接受採访时更是告诫港人:“人一定要学好歷史,才能在苦难的时节里不仿徨,得意的日子里不昏头。”
因此,在曹韵、余梓文眼里,此行香港归来的林书平,全身上下布满了神圣光芒。
在面对林书平时,即便是曹韵都不如之前那般隨意,甚至言语之间都开始恭谨起来,言辞之间也都变得非常有文化底蕴,仿佛跟天才作家对话就该如此。
而在大自然公司做装修的那些工人们,在得知林书平是一位香港文坛大作家之后,內心也都陡然尊重起来,態度上都是变得客客气气,在施工图纸上也不再坚持己见,而是全凭甲方施为,他们则尽全力照做。
这一点让林书平是有些意外的。
他发现文化人的身份套在身上,会莫名其妙的得到旁人发自心底的尊重,无论是做什么事,都能方便许多。
这还包括了土管局土地利用股股长方忠云。
林书平这次回来还给方忠云带来了一本金庸签名书。
不过这並非是金庸亲自钱给林书平並留有寄语的那本,而是潘粤生特地给林书平安排的。
此行回来,他一共带了十几本签名书,除了送给方忠云的,其余都被林书平私藏。
而得到了金庸签名书的方忠云,在满意的同时,也看到了林书平故意展示出的香港报纸当看到林书平与金庸握手的合影画面,方忠云眼睛都直了,看向林书平的目光瞬间充满了尊敬:“你那本书在国內有卖吗?”
“目前只有繁体版,而且只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发行。”
林书平笑著说道:“內地还没有,不过应该也快了,我跟出版社约定,差不多出版到小说第三部的时候,就要与海內外出版社接洽,发行不同语种的版本小说,到时候有了简体版,我送您几本。”
这一点也是林书平此行得知的消息,明窗出版社將会代理林书平的各种文字版权,只象徵性的收取10个点的代理费。
这个代理费並不高,毕竟接洽了明窗出版社的海內外出版资源。
单凭林书平自己,肯定搞不定这些,就算能够定,也是费时费力,如今能交给专业的出版社公司代为打理,目前来说还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林书平对此表示满意。
不过聊完这些,回归工作之后,方忠云依旧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东安村荔枝沟路赔偿款的事情,
他想让林书平先自掏腰包垫付部分,毕竟从他接触这摊事项后,每天土管局都会有不少东安村村民过来询问相关事態进展,甚至有人开始闹事。
对於这些闹事者,方忠云感到非常头疼,想要暂时赔偿部分,以息事寧人。
“我现在不能进行部分赔付。”
林书平严肃道:“方叔,不是我不愿意,首先这其中风险太大,我手中的现金流暂时也不够支付土地赔偿款,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只赔付这些闹事者,肯定会让其他村民感到不满。”
方忠云满脸愁绪:“这个道理我也懂,但是他们已经影响了我们土管所的工作进展—“
“就是外面那些人?”
林书平询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