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工农业剪刀差(2/2)
"今年的下半年,我们將会调整农业的政策,对农民的优惠政策都將会取消掉。"
不管是想要在南华共和国的全国范围內,实行进口鹰酱廉价小麦、出口高价大米快速积累外匯资金的政策。
还是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工业化初期需要资金。都需要强制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粮食。
"你们的计划是什么?"
李崇文听到陈德明说要进行统购统销后,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化的典型东亚模式。
"为了加快积累工业化初期需要的资金,南华政府在全国范围內,强制低价的收购农民手中的大米,再高价出售到国外,或者向城市的居民高价出售。"
"同时,在全国范围內,大规模提高工业品价格,让工业品的价格长期位於高位。"
"而原本用於补贴农民的资金都会用於投资南华共和国的重工业。"
陈德明说起他的计划,让工业品的价格长期高於实际价值,农產品价格则被系统性压低。只要两者的差距够大,就可以让农业剩余向工业方面转移。
这样可以解决南华共和国工业化初期资本短缺的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
南华共和国没办法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工业化需要的资本,只能依赖內部转移农业剩余了。
"南华不能实现粮食自给的隱患,和统购统销的政策有关?"
李崇文看起德明刚刚让人送过来的资料,是1945年到1954年樱国工业化的资料。
"是的,因为政府强制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的大米,再高价出口或者以两到三倍的价格向城市居民出售,这让农民承担了主要的利益损失。"
"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会导致南华的大米產量长期停滯在一定的数目,远低於应有的潜在產能。"
"另外,经过我们查到的樱国资料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会急剧扩大,农民收入可能仅仅只有城市工人的1/3收入。"
"这导致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让农业劳动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减少粮食的產量。"
李崇文听完后,觉得南华共和国並不会像樱国那样,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
南华的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已经逐渐落实,这让南华的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会太大。
至於德明提到的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国营农场应该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陈德明见到李崇文没有意见,便继续说了。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大,只要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好,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等到我们的工业可以反哺农业的时候,政府就会进行政策调整,弱化对价格的管控,取消统购,让老百姓自由买卖。"
"还会对农业进行补贴,提高大米的价格,南华政府不会让农民一直贫困下去的。"
李崇文看向手中大米的收购价格,只有生產成本的86%,完全可以想像农民在被强制收购时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