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国家要搞定量了(1/2)
午后的阳光炽热得像是一块大红铁板,晒在四合院的青砖石板路上,腾起一股股热浪。院子里本该午休的,却不知谁家先议论起来,渐渐的,东家一句西家一声,竟连晒衣服的大妈们都收起了衣杆,聚在一处议论开了。
“你们听说没,咱南边的老家那儿,已经两个月没下雨了。”
刘海中皱著眉头开口,他家孩子多,5口人全靠刘海中和刘光齐两个人的工资,日子也就够个紧巴巴。以前还要更难一点,现在刘光齐上班了,每个月交15块钱的伙食费给家里。
“可不咋的,我姐夫在山西当教员,说他们地里的麦苗都干成了草纸,收成都打不出来了。”阎埠贵嘴一抿,嘆了口气,“他二大爷,你平时关心国家大事,听说国家要要搞什么定量的制度,是不是以后有钱也买不到量了。”
“哎哟,那咱这些孩子咋办?都长身体呢!”三大妈顿时急了,“要真限了粮,我家三个娃不就得饿瘦成猴?”
“他三大妈,你先別急,国家不会乱来的。”刘海中先是故作高深的劝阻了一惊一乍的三大妈,隨后才嘆了口气“上个月的报纸上就登了,目前还是广泛討论的阶段,在徵集各方的意见,不过要我说这事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
“他二大爷,这是为啥啊。”在一旁凑热闹的傻柱问道。
“上半年听说很多地方都闹了旱灾,粮食减產的厉害,现在虽然没有定量,但是买粮也受了限制,一次不能超过20斤。”阎埠贵嘆了口气在一旁接话道,他就是因为最近开始限制买粮了,才开始有点著急了。
“我听同事说,东北那边都开始屯粮了,有的厂子连食堂都开始节省开支了。”刘光齐在一旁补了一句,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在说什么不该说的话。
“你们说……这事儿,要是真闹起来,会不会跟前几年那样,米贵过人啊?”许富贵挠著头皮,眼神里透著一股子不安。
“谁知道呢!”阎埠贵一甩手,“咱得早做打算。”
“不会的,现在都是新中国了,国家不会放任不管的,就因为现在有困难,所以才有这些制度的,要相信组织。”刘海中这功夫还在那卖弄著他的觉悟。
“行了吧,二大爷。如果到时候粮食不够吃,这院里最难受的就你和三大爷了,谁让你俩家里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您二位家里可都有三个半大小子呢。”傻柱嘲讽的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