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太极耍猴哪个是猴(上)(2/2)
这一亿多人每人每年哪怕就需要添置一个碗又或者一个杯子,那也是五百多万担的需求量!
若是进入太平盛世,一年一千万担的需求量估计都不止,真正进入太平盛世,谁家饭碗、菜碟、汤碗、茶杯、茶具等加起来才十多二十个啊,翻一倍那都不止。
还有海外的需求量,其他国家的人口加起来肯定比大明还多,光是欧陆那一块,那最少都是几千万人口,若是他们能放开了供应瓷器,那一年几百万担也不够。
也就是说,这瓷器需求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把產量扩大到十倍乃至二十倍都不会到头。
这瓷器加工还必须用机器来取代大部分人力才行,如若不然,他招五六万乃至上十万匠户来生產瓷器都不够。
他正回想著后世是怎么用机器来取代人工的呢,袁祐和宋应星已然联袂而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你们总算是过来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隨即郑重道:“长庚,我们得想办法用机器取代瓷器厂大部分人工才行,这一天一千担的產量也太低了,一天一万担都不够。
原本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船去拉黏土,是故,朕就没管这瓷器的產量了,现如今良甫那边造船速度已经大有提升了,再过一个多月那边就要出两百多艘一千六百料的大货船了。
我们有了足够的轮船来拉黏土,那就该考虑提高瓷器的產量了,比如这手捏瓷坯,一刻钟才能捏出两个来,太慢了,我们得用机器来替代。”
呃,这个怎么替代啊?
宋应星闻言,小心道:“陛下,微臣从小就看人造瓷器,这个怎么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微臣也曾想过,且还想过很多回。
问题就是,这黏土是软的,且还带粘性,这瓷坯表面还不能撒细沙来防粘,瓷坯沾满细沙那就废了。
也就是说,我们哪怕造出模具来,压成型了,那也没法取出来,微臣就用木模试过,压好之后打开来那就会粘得稀烂。”
黏土本来就是泥土的一种,这湿的自然软烂如泥,根本没法从模具里取出来。
朱觉回想道:“我们不能用木材做模具,我们得用陶瓷本身和铜铁等来做模具。
这模具还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外面这一圈,我们用烧制好的陶瓷做类似碗形的模具,中间这一圈则用铜或者铁雕出来。
我们还可以用机器来搅拌黏土,再挤出来,挤成泥柱子,然后用铁丝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块状。
还有,我们还可以用蒸汽机来带动一排的坯盘,並且,每个坯盘上都给装上陶瓷模具的夹具。
到时候我们直接把分割好的黏土块丟陶瓷模具里面,然后把模具放铜铁模具下面,给铜铁模具上刷点水,让陶瓷模具转起来,然后把铜铁模具往里一压,旁边多余的黏土夹块小刀片自动一刮,一个瓷坯就好了。
我们多做点陶瓷模具,瓷坯好了之后我们就一批批的放烘箱里去烘乾,然后再把瓷坯取出来去烧制,这样就不存在粘结的问题了。”
宋应星闻言,不由双眼放光,连连点头。
这东西並不复杂,这陶瓷模具和铜铁模具造起来並不难,坯盘用蒸汽机带著转动那更是小意思。
他忍不住兴奋道:“陛下英明,微臣明白了,微臣这就去试试。”
朕还没说完呢。
朱觉微微摇了摇头,隨即抬手比划道:“这坯盘上夹陶瓷模具的夹具可以做成带机关的,比如用绳索扯一下就夹紧了,再扯一下又鬆开了。
还有,铜铁模具你也可以装在一个带铁锭的翘板上,匠户抬手就能轻鬆压下来,鬆手又自动升上去了。
这样坯盘就能不停的转,匠户也能飞快的將一个个瓷坯加工好,你只要多造点陶瓷模具,十个匠户一刻钟时间做一担瓷器的瓷坯出来都不是问题。”
对啊,还能加机关。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夹具加个拉绳机关很简单。”
这样一来,一台机器加十个匠户就相当於一百个匠户了,效率足足提高了十倍。
关键,这也就是个把铜铁模具拉下来压一下的活计,不用光线多好,晚上点灯也能干,也就是说,一台这样的机器加二十个匠户轮班十二个时辰不停干,一天差不多就能產出一百担瓷坯。
这样的机器能造出一百台来一天就能生產一万担瓷器了。
问题就是这机器有多大,又需要多少厂房来摆,高温炉又得加多少。
朱觉正琢磨著呢,方正化突然捧著份奏摺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京营参將王来聘命人用轮船送回来的奏报。”
王来聘是早就该到庐州府了。
这小子有没有挡住张献忠呢?
朱觉接过奏摺一看,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来。
王来聘奏报,张献忠被阻庐州府以西无法寸进,这会儿已然走霍山、英山窜去湖广黄州府了,是否还要率船队去阻截?
张献忠还想遛狗呢,结果,反而被阻的窜去湖广了。
这傢伙,赶紧夹著尾巴窜回西北去吧。
朱觉微微笑了笑,隨即果断道:“若愚,批覆,命王来聘调集巢湖和长江上那三十艘轮船去湖广黄州府阻截张献忠,將这傢伙逼回西北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