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 章 玲瓏1型 240兆瓦 10万余吨……(2/2)
他忽然抓起雷射笔,在投影上划出数十个红点,“把这几个区域的冷却管道换成鈦合金蜂窝结构,能將热交换效率提升27%。“
深夜的实验场依然灯火通明。郭林捧著实时监测数据衝进主控室时,肖镇正靠在控制台打盹,手中的咖啡杯早已凉透。
“肖院士,迴路压力突破设计閾值!“郭林的喊声惊醒了所有人。
肖镇瞬间睁开眼睛,抓起图纸疾步走向操作台,指尖在触控屏上飞速滑动:“立即启动备用迴路,把熔盐流速降到0.8马赫!“
时间在警报声与数据流中流逝。当晨光再次染红黄海海面时,肖镇的白大褂上沾满油污,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他指著监测屏上趋於稳定的曲线对眾人说:“接下来进入热態测试,记住——我们不是在造反应堆,是在驯服一头温顺的核能巨兽。“
6月下旬,实验进入白热化阶段。
王大路亲自带队在基地外围布设了三重电磁屏障,连飞鸟掠过都能触发红外预警。
肖镇每天工作近20小时,累了就躺在控制室的行军床上,枕边放著《核物理前沿》与家人的照片。
他时常在深夜翻开的相册,轻声呢喃:“等这堆成了,您的奖学金能帮更多孩子触碰星辰。“
7月15日凌晨三点,主控室空气仿佛凝固。肖镇的手悬在点火按钮上方,周围二十余双眼睛紧盯著他的指尖。
“三、二、一——“隨著清脆的“咔嗒“声,反应堆舱內瞬间亮起幽蓝的光芒,监测屏上的各项参数开始稳定攀升。
当確认达到设计功率的102%时,整个基地爆发出压抑许久的欢呼。
肖镇却转身走向窗边,看著渐白的天际喃喃自语:“该准备上舰测试了...“
1979年深秋,达利安船厂的龙门吊在晨雾中缓缓转动,肖镇仰头注视著吊装平台上的“玲瓏1”型核动力装置。
这台重达千吨的庞然大物被包裹在特製的减震框架中,如同远古巨兽的心臟,即將植入钢铁巨舰的胸膛。
“注意倾角,偏差不能超过0.01度!”肖镇手持对讲机,声音穿透施工现场的轰鸣。
他的白大褂口袋里,叠著两张全家福照片——这是每次重大工程前他都会触摸的“护身符”。
安装团队採用了独创的“磁吸定位法”,利用强磁场將反应堆与舰体基座精確对接,这个方案正是肖镇在实验室连续72小时推演得出的。
在封闭的安装舱室內,肖镇亲自检查每一处焊缝。
他戴著特製的防辐射手套,指尖拂过滚烫的金属接缝,如同触碰精密仪器。
“这里的应力分布不均,”他用粉笔在钢板上画出波浪线,“立即增加三个支撑肋板,否则在高速航行时可能引发共振。”
郭林擦著额头的汗记录,深知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判断比任何检测设备都精准。
安装进入关键期时,突发的冷却剂泄漏警报撕裂了平静。
肖镇第一时间衝进隔离区,在辐射剂量超標的环境中,仅凭观察压力表的细微波动,便锁定了阀门密封圈老化的问题。
“用聚四氟乙烯加碳纤维复合材料,”他扯下防护面罩,声音沙哑却坚定,“三小时內必须完成替换!”当新部件安装完毕,监测数据恢復正常,团队成员才发现他的防护服已被汗水浸透。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调试,核动力系统终於进入联调阶段。
肖镇在舰桥指挥室搭建了临时工作檯,示波器的萤光映照著他布满血丝的眼睛。
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独自来到甲板,望著反应堆舱室透出的幽蓝微光,与记忆中的科研手稿、么爸么妈的叮嘱反覆印证。
1980年春节前夕,所有测试指標达到设计要求。在最后的全功率运行测试中,当监测屏显示“连续96小时稳定输出240兆瓦”时,达利安船厂上空响起了久违的鞭炮声。
肖镇站在舰岛最高处,看著飘扬的五星红旗,將家人的照片轻轻贴在胸口。
次日清晨,他默默收拾好行囊,婉拒了所有庆功邀请,只在船厂留言簿上写下:“科技报国,永无止境。”
当肖镇的专车驶出船厂大门时,晨雾中的核动力航母正准备迎接首次海试。
肖镇这傢伙又食言了,大儿子带著女朋友来见家长都没时间见。
中间除了去了一次第一轮轮战庆功宴就再也没离开岛城实验基地。
肖镇这傢伙耽搁肖承梁和郭惠怡整整一年多时间,再不出现,两个乾柴烈火的年轻人爱情结晶就还有7个月就生出来了。
这次急匆匆回家,就是去会亲家定日子结婚的,见面地点定在了深市復兴產业园附近的復兴国际大酒店。
至於肖镇、玲瓏1型釷基熔盐堆、核动力大平顶一点都没报导。
还是大老美的卫星无意拍到了海试的17號平直甲板大货,相关方面才对外发布舷號17,核动力、电磁弹射、平直甲板10万余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