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黄埔造船的风……(1/2)
1980年5月8日清晨,宝安机场的水泥跑道还泛著昨夜暴雨的水光,咸涩的海风卷著淡淡的铁锈味扑面而来。
肖镇站在停机坪边缘,看著陈雪茹乘坐的c909vip私人飞机拖著淡蓝色的尾烟升空。
“肖主任,陈董交代,婚礼要用的唱片得赶紧送去香港压盘。“秦明抱著牛皮纸袋小跑过来,后背的的確良衬衫早被汗水浸透,“她说得用宝安电气最新的电子管录音设备。“
肖镇接过文件袋,指尖触到《青瓷》歌词稿泛黄的边缘。
他想起昨夜在录音棚,陈雪茹抱著老式钢丝录音机反覆调整旋钮的模样:“老公,这机器录出来的声音怎么总有沙沙声?“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正在扩建的货运跑道上。
远处塔吊缓缓吊起货柜,里面装的是京城復兴精密的数控工具机。
工人们推著独轮车运送红砖,汗水滴在未乾的水泥地面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圆点。
这里即將建成特区首个现代化货运站,但肖镇心里清楚,和国外的自动化码头相比,还差著整整一代,不过江南港机已经製造出了磁吸自动吊装设备,下个月开始就会进场安装了。
第二天一早,肖镇的悍马大越野驶入创新工业园。
车载收音机里正播放深南大道通车的新闻,播音员激昂的声音混著发动机的震颤:“这条全长25.6公里的大道,是特区建设的里程碑......“透过车窗,他看见工人们正在架设电线桿,园区里零星分布著几栋三层小楼,楼顶上的卫星电视接收器还在调试。
二舅哥李玉林站在管委会门口,手里攥著卷皱巴巴的图纸,衬衫口袋露出半截铅笔。“三期半导体封装厂提前两个月封顶,宝安半导体的光刻机还需要一个月下线。“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透著焦虑
“別慌。“肖镇拍了拍对方肩膀,带著他走进临时搭建的车间。
十几台显微镜摆在长桌上,技术员们戴著护目镜,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操作新一代硅片。
墙角堆著成箱的前一代硅片,这是目前国內能生產的最高端电子元件。
“让萧澈催促一下宝安电气,把发给欧洲的货先行调过来用,交付给欧洲的时间充足得很。“
肖镇指著墙上的黑板报,上面用粉笔写著“自力更生,赶超世界“八个大字,“我们自己研发的新一代光刻胶已经通过测试,西北新材已经拉来了一批了。“
中午从食堂出来到了办公室,肖镇才问:“最近家里怎么样,二舅母没闹腾了吧?”
“小镇啊,让你看笑话了,如今官越做越大,可惜家里越闹腾,特別是董丽带过来的那个女孩,闹得不像话,作为继父,很多话很多事又不好参与。
董丽应该是被他姨夫说了,最近消停了,可还有个带来的女孩麻烦得很。”二舅哥说著就嘆了口气
“把这女孩送去参军吧,要不然非得瞎折腾去监狱就晚了。
二哥你就在家等消息,我来安排吧或者我叫向东安排好他表妹的事?”
“那还是让向东费点心了,终於把这事解决了,我家祥云怎么就不像那孩子呢!”李玉林说道
“咱家家教好唄,没多大麻烦的事,估计半个月內就把事情搞定,不过女孩要是去军队了还这样那就是违反军法的事,法不容情的!”肖镇还是特意说了一下
“我也算尽到一个继父的责任了吧,董丽再怎么抱怨也不好说得,组合家庭是真麻烦,不结这个婚跟祥云一起过还单纯点!”李玉林吐槽道
“日子会越来越好的!”肖镇拍了拍自己二舅哥肩膀安慰道
“但愿吧!”……
5月10日,粤州黄埔造船厂笼罩在一片蒸汽和机油混合的气味中。
巨大的龙门吊缓缓吊起钢板,工人们举著焊枪,在火四溅中拼接军舰龙骨。
肖镇戴著安全帽,踩著湿漉漉的铁梯爬上正在改造的64式护卫舰。
甲板上,几个士兵正用起重机吊装新到货的火控雷达——这已经是海军部门淘汰了的设备,虽然肖镇觉得老旧,但在国际上也算是技术水平能打的型號,也就比盎格鲁人用的先进15年左右时间。
“肖总,新换的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有点不稳定。“总工程师举著电路图,声音被海风撕得支离破碎。
肖镇蹲下身,查看雷达天线的安装情况,金属表面还带著海水腐蚀的痕跡。
“把航天部的冗余设计方案拿过来,我们得確保这套系统在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能用。“
他指著远处的船台,两艘22型飞弹快艇正在舾装,艇身上刷著崭新的海军灰油漆,“阿根廷人要的这批快艇,燃气轮机的调试必须在三天內完成。告诉工人们,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口军舰,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夜幕降临,船舱会议室的钨丝灯泡发出昏黄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