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交锋:高科技盾牌下的博弈(2/2)
对,就是要让全世界看看,我们的第四代核电技术不仅能民用,战时还能成为移动能源堡垒......“
暮色渐浓,会议室的投影依然亮如白昼。
肖镇凝视著不断优化的石墨烯散热方案,忽然想起婚礼上郭惠怡凤冠上镶嵌的石墨烯光纤,在烛光中流转著梦幻般的光芒。
科技与传统,此刻竟如此完美地交织在他的人生版图中。
1980年6月11日清晨,港英当局总督府会议室的雕玻璃被阳光切割成细碎光斑,殖民官员们却无暇欣赏这景致。
首席秘书將《新华社电讯稿》重重拍在檀木会议桌上,標题“铁证如山:粤港边境暴力袭击事件真相调查“的铅字在晨光中泛著冷硬的光。
“这些画面根本是偽造!“警务处长涨红著脸指向投影幕布——画面里,无人机红外镜头清晰捕捉到持械暴徒向车队投掷燃烧瓶的瞬间,紧接著微型飞弹精准摧毁对方据点。
画面右下角的北斗卫星授时水印不断跳动,显示著“1980年6月6日08:17“。
总督捏著威士忌酒杯的指节发白:“他们公然展示67式驱逐舰的巡航路线,这是军事恫嚇!“
话音未落,助理捧著刚截获的加密电报匆匆而入——华夏外交部发言人正在记者会上宣读声明,要求港英当局为“蓄意纵容黑恶势力、威胁科学家人身安全“作出书面道歉。
与此同时,粤州创新工业园的保密会议室里,肖镇看著投影中实时同步著港英政府內部通讯的破译数据。
“他们准备启动《紧急条例》?“他嘴角勾起冷笑,“通知网络战小组,把那些'浩南哥'的审讯录像发到所有境外社交平台,记得配上粤语字幕。“
当夜幕降临,维多利亚港的霓虹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风暴搅乱。
港城市民发现,平日標榜客观的英文媒体网站突然被弹窗覆盖,画面里被捕的帮派成员正对著镜头哭诉:“上头说搞事有钱拿,谁知道会碰上带无人机的......“
而凤凰卫视中文台黄金时段播出的特別节目《科技守护者》,则將肖镇团队研发的石墨烯防弹衣在实弹测试中的画面反覆播放——7.62mm子弹击中材料表面后,仅留下蛛网般的细微纹路。
三天后的国际原子能机构例会上,港英代表刚要就“越界事件“发难,华夏代表直接將全息沙盘推至会场中央。
旋转的大亚湾核电站模型中,泛著银光的釷基熔盐堆与石墨烯散热系统交相辉映。
“我们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热转换效率比贵方提案高出42%。“
代表话音刚落,肖镇的实时影像突然切入:“顺带一提,那些在港城闹事的人用的刀具,我们检测出了与贵方军工厂相同的金属配比。“
总督府的抗议照会还未发出,港城街头的舆论风向已彻底逆转。
狗仔队偷拍到的照片在报亭疯传——被刘洋部队制服的帮派分子手腕上,竟戴著某英资財团定製的金表。
而当华夏海关公布“因携带违禁品扣留328人“的公告时,公告末尾附带的石墨烯技术专利清单,让整个西方科技界陷入了长达一周的沉默。
最终,当港英当局不得不派出代表前往粤州谈判时,迎接他们的是摆满整面墙的证据链:从北斗系统的轨跡追踪数据,到石墨烯材料的微观检测报告,最刺眼的当属会议室电子屏上实时滚动的境外媒体舆情分析——对港英政府的负面评价正以每分钟2%的速度攀升。
“要么承认失误,要么我们把石墨烯防弹衣的外贸订单转给阿根廷。“
肖镇转动著手中的钢笔,笔帽上的国旗徽章折射出锐利的光,“听说贵国皇家卫队最近在招標新型防护装备?“
返程的专车上,港英代表望著窗外飞驰而过的粤州现代化厂区,那些高耸的石墨烯材料生產线在夕阳下泛著金属冷光。
他们终於明白,这场看似治安事件的博弈,实则是以科技为矛、以数据为盾的新时代战爭——而肖镇,早已用自主研发的石墨烯盾牌,为华夏筑起了牢不可破的防线。
6月22日看著鸣笛远去的招商局船队拉著对阿根廷人民亲切慰问的军贸订单即將跋涉重洋去往阿根廷,大概22天后就会在阿方指定港口完成全部合同的特种设备卸货,接著就是华夏的技术团队开始手把手教导阿方人员学习使用。
肖镇为了保险把青海湖號综合保障船也调去一路跟隨保障护航舰队物资和油料补给。
这次港英当局把肖镇惹毛了隨船队运去的还有50枚长剑5fc中程超音速飞弹,但愿皇家海军的人面对钢铁一定要有钢铁般的意志。
阿方见还能提供这样的好货,又追加了70枚长剑5fc,不然船队18號就出发送货了。
肖镇又在宝安神龙工业园里的別墅里和赶来的陈雪茹腻歪了3天时间,这才收拾行李坐著公务机飞去渝州白市驛机场,601所的老颂、602所、603所的人都到了白市驛航空基地等著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