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承勛和廖郁珊领证 低调婚宴情意浓(2/2)
11月15日傍晚,钓鱼台国宾馆。
肖、廖两家齐聚一堂。上午,承勛和廖郁珊已在外事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
此刻,承勛专门开车接来了对他兄妹俩视如己出的宋家老太太一同赴宴。
席间,宋老太太拿著那两张簇新的结婚证看了又看,欢喜得合不拢嘴,拉著廖郁珊的手,絮絮叨叨说起承勛和小鱼儿这对兄妹小时候为了得到外宾送的果巧克力,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撒娇卖萌的趣事,逗得满包厢的人笑声不断。
婚期是廖郁珊的奶奶何老太太和宋老太太共同选定的——就在12月12日,地点就定在低调雅致的钓鱼台,只设12桌,邀请至亲好友。
肖镇当眾拿出一张象徵“万里挑一”的巨额支票——面额1亿零1美元,以及代表“情比金坚”的10吨黄金凭证,郑重交到新儿媳廖郁珊手中。
李小云则捧出一个沉甸甸的锦盒,里面是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並代表女儿小鱼儿送上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
宋老太太轻轻拍了拍身边的肖镇,眼中泛著欣慰的泪光:“你这搂钱的耙子哟……要是老头子还在,看到小勛成家,该有多高兴……”
1985年12月12日,京城钓鱼台国宾馆。
虽说是“低调办酒”,但钓鱼台固有的庄重典雅,与精心布置的喜庆元素完美融合。
宴会厅內,12张圆桌铺著洁白的桌布,中央点缀著寓意“百年好合”的百合与玫瑰,水晶吊灯洒下温暖柔和的光辉。
没有喧闹的乐队,只有悠扬的古典钢琴曲流淌在空气中。
新郎肖承勛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气宇轩昂;新娘廖郁珊则身著肖镇夫妇特意从苏州老绣庄定製的、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中式礼服,温婉大气,颈间佩戴著么妈所赠的翡翠手鐲,更添嫻雅。
两人站在厅前,脸上洋溢著幸福的光彩,接受著至亲好友的祝福。
肖镇和李小云作为主婚人,笑容满面地招呼著宾客。
宋老太太与何老太太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坐在一起,看著璧人般的新人,不住地点头,满是欣慰。
南锣鼓巷95號院的老邻居代表——许大茂、何雨柱、刘光齐三家也受邀前来,望著从小看著长大的承勛成家立业,感慨万分。
叶向东(叶二)、小海两家也如约而至,与肖镇这位老战友、老邻居亲切交谈,叶向东还特意向承勛道贺,眼神中带著生意人的精明和对肖镇提醒的感激。
婚宴的伴手礼是肖镇亲自从景德镇定製的精美瓷器,温润如玉,寓意圆满。
港城的兄姐们(陈雪茹的子女)悉数到场,带来了母亲从非洲猎场遥寄的一整箱璀璨珠宝作为贺礼。
李小云对此早已心照不宣,只要陈雪茹人不出现,她便能维持表面的平静,只是肖镇偶尔想起这两位女士间微妙的“王不见王”,心中难免掠过一丝无奈。
觥筹交错间,祝福声不绝於耳。
气氛温馨而真挚,没有浮华的排场,却充满了家人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肖承勛和廖郁珊端著酒杯,一桌桌敬酒致谢,两人目光交匯时,是藏不住的浓情蜜意。
这场规模不大却匯聚了至亲至爱的婚宴,在冬日的京城里,留下了一段温暖而珍贵的记忆。
宴席尾声,茶室。
肖镇將叶向东(叶二)请到了安静的茶室。
刚才席间短暂的交谈,肖镇敏锐地捕捉到叶向东提及在做“外匯相关生意”时的一丝闪烁。
“向东,听你说在做外匯相关的生意?”肖镇递过一杯茶,开门见山。
“是啊,镇哥,找点门路。”叶向东含糊道。
肖镇拿出一些资料推到他面前:“收手吧。承勛他们这个层面的国际玩家,一个月前就已经从相关市场撤出来了。
现在进去,风险极大,很可能血本无归。信得过老战友,就把资金撤出来。
去找承勛或者承梁,给宝马、南山两家汽车做配套供应商,路子稳当,长远。”
叶向东看著资料,脸色微变,隨即是感激:“镇哥,谢了!这话我记心里了。
明天就去处理撤资的事,走復兴银行的渠道稳当。老三那边我也得赶紧说说!”
“好。”肖镇点头,递给他一张名片,“我接下来多数时间会在西北航天城,找我就打刘錚这个电话。”
“明白!过两天我和小海约你,好好给你饯行!不然这一去,又得好几年见不著了!”叶向东收起名片,郑重说道。
“行,等你们电话。记住,动作要快。”肖镇最后叮嘱道,眼神里是老战友般朴素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