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肖区长最后的万盛时光(2/2)
他们安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人说话,只是默默地注视著这辆缓缓驶过的黑色轿车。
“这...这是怎么回事?“肖承功摇下车窗,清晨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大家听说您今天要走,自发来送行的。“杨建国声音有些哽咽,“从政府大院到高速路口,五公里的路,都站满了人。“
肖承功感到喉咙发紧。车子驶过万盛广场时,他看到了更多熟悉的面孔——水泥厂的工人们穿著整齐的工装,药厂的科研人员举著自製的横幅,农民代表们手里提著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停车。“肖承功突然说。
车子刚停下,人群就涌了上来。最先跑过来的是石林景区的工作人员小李,他手里捧著一大束野。“肖区长,这是我们景区里采的,您带著,到了市里也能闻到咱万盛的香味!“
接著是能源公司的老赵,他粗糙的大手里攥著一个手工雕刻的木牌:“这是我用黑山谷的木头刻的,上面是咱们十二座水电站的分布图。您要常回来看看啊!“
一位白髮苍苍的老奶奶挤到车前,颤巍巍地递上一双布鞋:“肖区长,这是我纳的千层底,穿著走路稳当。你在市里走的路还长著呢...“
肖承功接过这些朴实的礼物,眼眶发热。他走下车,站在人群中,看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他亲自走访过的贫困户,有他深夜探望过的受伤工人,有他资助上学的山区孩子...
“乡亲们...“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肖区长,没有您,我家那小子哪能上大学啊!“人群中有人喊道。
“您给咱们修的水电站,让咱村里第一次有了电灯!“
“药厂收购我家种的药材,今年盖了新房子!“
此起彼伏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肖承功感到心臟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这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回——
1993年刚上任时,万盛还是个基础设施落后、產业单一的典型资源枯竭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区县。他带著团队走遍了全区每一个乡镇,鞋磨破了好几双。记得在青龙乡考察时,看到孩子们在漏雨的教室里上课,他当场拍板要重建校舍。三个月后,当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老校长拉著他的手泣不成声。
然后是500万吨高標號水泥厂的建设。为了爭取项目,他连续半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亲自跑审批、协调用地。
项目落地那天,他累得在办公室沙发上睡著了,醒来发现身上盖著工作人员悄悄给他披上的外套。
最难忘的是推广“公司加农户“模式时遇到的阻力。许多农民不理解、不信任,他就不厌其烦地召开村民大会,一家一户地做工作。
记得在黑山镇,一位老大爷指著他的鼻子骂他是“骗子“,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请老人家去已经合作的农户家实地考察。
三个月后,那位大爷成了合作社的积极分子,家里收入翻了两番。
“肖区长,给我们说几句吧!“人群中的呼声將他拉回现实。
杨建国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一个简易的木箱,肖承功站了上去。晨光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
“乡亲们,“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清晰地传开,“我在万盛这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珍贵的时光。有人说我为万盛做了很多,但我要说,是万盛成就了我。“
“记得刚来时,有人问我'这个年轻区长能干啥',现在我可以用事实回答——我和大家一起,建起了水泥厂、水电站,搞活了中药材產业,发展了旅游业...但最让我自豪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看到乡亲们的笑脸,看到孩子们能上好学校,看到老人们能安享晚年...“
说到这里,肖承功的声音哽咽了。他深吸一口气:“组织调我去市里工作,但我永远是万盛人民的儿子。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始终和这片土地在一起。我向你们保证,万盛未完成的事业,我一定会继续关注、继续推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啜泣声。一位中年妇女挤上前来,塞给肖承功一个布包:“肖区长,这是我醃的咸菜,您带著,想家了就吃一口...“
就这样,原本只需十分钟的车程,肖承功走了整整三个小时。每前进一段,就有群眾拦下车,送上自家產的土特產、手写的感谢信,或是简单的一句“保重“。当车子终於驶上高速公路时,肖承功回头望去,送行的人群依然站在原地,像一片沉默的森林。
“肖区长,您看这个。“杨建国递给他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这是各部门同事和群眾代表一起整理的,记录著您这三年在万盛的点点滴滴。“
肖承功翻开扉页,上面工整地写著:“人民的好区长——肖承功在万盛的1000个日日夜夜“。里面贴满了照片、剪报和手写留言,甚至还有孩子们画的简笔画。最后一页是密密麻麻的签名,有的字跡工整,有的歪歪扭扭,但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共同的记忆。
铭萌望著自己么爸,发现他的手在微微发抖。“么爸做到了一个共產党干部应该做的一切,您真是我和铭翰的好榜样。“她轻声说。
肖承功摇摇头,望向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不,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是万盛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信任,创造了奇蹟。“
当天下午,当肖承功站在渝州市政府办公楼前时,他的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前来迎接的市政府秘书长笑著说:“肖局长,听说你今天在万盛引起了轰动啊!五公里路走了三小时,这待遇,咱们市里可没几个干部享受过。“
肖承功正色道:“那不是给我的荣誉,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可。我在万盛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践行了党的群眾路线。“
秘书长肃然起敬:“肖局长高见。对了,移民安置办公室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去熟悉工作。三峡工程移民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市里对您寄予厚望啊!“
肖承功点点头,目光坚定。他知道,新的挑战已经到来,但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
就像他在万盛告別时说的那样——“我是人民的儿子,永远和群眾心连心“。
晚上,在南山埡口老家房间里,肖承功打开行李箱,將万盛群眾送的礼物一件件取出,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
最后,他拿起那个装满咸菜的玻璃瓶,轻轻打开,熟悉的万盛味道立刻充满了整个房间。
他想起临行前老杨说的话:“肖区长,万盛永远是您的家,我们等您常回家看看。“
一滴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桌面的笔记本上。
肖承功擦乾眼泪,翻开新的工作笔记,开始研究起三峡移民安置的资料。窗外,渝州的万家灯火如同星辰般闪烁,而他的心中,已经燃起了新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