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华正茂肖家少年郎(1/2)
2013年春季的京城,柳絮纷飞,玉兰开。南锣鼓巷95號院內,两株海棠树绽放著粉白相间的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肖铭明和肖铭星这对双胞胎兄弟已经长成14岁的少年郎。虽是同卵双胞胎,两人的性格和天性却是天差地別。
铭明活泼好动,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闪烁著狡黠的光芒;铭星则沉稳內敛,言行举止间透著超乎年龄的成熟大气。
若不是铭明时常拉著弟弟玩闹,铭星活脱脱就是父亲肖承功年轻时的模样——稳重得与青春面庞毫不相称。
铭明常打趣道:“你就是个闷葫芦!”作为肖承功和歌唱家覃晶晶的儿子,他们出乎意料地几乎从未被媒体关注过。
官媒自然不会报导高级官员的家属,而肖家人也从不主动在媒体前露面——除非真有要事。
三月全国大会刚结束,43岁的肖承功入选了25人团。
他本打算在西北踏实干完任期最后两年,再考虑是调回京城还是主政沿海核心城市。这个规划原本也是父亲肖镇为他设定的。
然而,就在他刚刚结束全省干部大会精神传达会后,二舅李玉林的一通紧急电话又把他召回了京城。
前往军用机场的路上,肖承功眉头紧锁,预感有大事发生。他掏出手机打给父亲肖镇——这位国安委退休老领导即使退下一线,仍有权第一时间知悉重大事件,以便为现任班子成员提供建议。
“爹,二舅突然叫我回京,是什么风啊?”承功直截了当地问。
“你又要当救火队员了,大概率是回老家渝州。你在辽省的前任出了重大问题,已经被相关部门带走审查了。”肖镇言简意賅地说明情况。
肖承功对这位前任並不陌生,同是顶级大院子弟,虽然未共事过,但对他的行事作风早有耳闻。这人能力超群,但某些做派確实值得商榷。
他又给大哥肖承梁打了电话,要来了港城理工大学智库关於渝州的所有政商资料。
运输机上,肖承功仔细阅读著大哥传来的文件,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人不是在搭台唱经济戏,是真刀真枪搞gdp啊。”肖承功喃喃自语。確实,这位前任在经济建设上做了不少大手笔的事,但与肖承功相比...
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一把手,若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苦练內功,肖承功若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这是他的强项。
飞机降落后,部队同志將他放在交通要道。肖承功看了眼时间,决定先去接高三最后一学期的孩子们放学,顺便问问他们对大学的选择。
但兴冲冲赶去的肖承功却扑了个空——两个孩子已经从另一边校门骑著小熊猫电动车回南锣鼓巷了。
要不是妻子覃晶晶及时来电,他恐怕还要在校门口傻等。
“你不晓得给孩子打电话吗?傻乎乎等在门口!”覃晶晶一边给风尘僕僕的丈夫倒水,一边嗔怪道。
“我想著马上放学了嘛。对了,他们为什么不走正门走后门?”
“俩孩子今天去买大学数学教材了...”
“家里不是有吗?”
“教改换教材了唄。爸为这事打电话把教育部领导骂了一顿,说他们正事不干尽整没用的!
我还在楼下听见爹指出了新教材43处错误。
最后爸直接放话,sg旗下的六所学校拒绝使用新教材,用他们自己编写的。”
覃晶晶压低声音,“刚才二舅来电一是问你怎么没去报到,二是替教育部道歉,最后透露纪检和院士评估组已经进驻教育部审核所有教材了。
我猜爸是借题发挥,发现了什么大问题。”
“就你聪明。”肖承功嘆了口气,“这已经是爸第二次为教材问题发火了。京城里有些人就適合坐办公室,球本事没有,尽整事。
等著瞧吧,又有一大票人要去西北农场为生態修復添砖加瓦了!”
喝了口水,肖承功压低声音:“老婆,有件事得问你。关於孩子们大学和专业的选择,老头子透露什么风声没有?”
“哟,领导终於想起自己有一对天才少年儿子还在读高三了?”覃晶晶打趣道,隨即正色说,“不开玩笑了。铭明想去华清'智班'本硕博连读,而且他短跑成绩太优秀,已经被国家田管中心招入麾下。
15岁后你就能在国际赛场上看到好大儿的风采了。我感觉爸特別高兴!”
“铭星明確表示要跟著爷爷读国防理工大学太空学院,估计爸会亲自带他。就这样了。”作为母亲,覃晶晶对家务事和孩子们的情况了解得更细致些。
“这样安排挺好。不过铭明短跑成绩优秀...太突然了。我肖承功居然有个国际健將水准的儿子,真是意外之喜!”
“还有更让你意外的呢。铭明的三个叔叔已经行动起来了——大哥、三哥和五哥分別出资在京城怀柔、魔都佘山、春城海埂基地旁边圈地,为你宝贝儿子修建私人国际標准训练场。
孩子大姑正在选人组建肖铭明工作室的经纪团队和世界级教练组——后一项是老头子亲自把关的。”
“高考完铭明就去春城高原训练,爸说全家都去度假。孩子二姑已经为老爷子整理好了住处。”
“我爸这行为...不正常啊!早知道老爷子喜欢体育好的,我和承志当年就该专注这方面发展!”肖承功不无遗憾地说。
“你当爹的都不清楚?去问问孩子们对大学的想法吧。
俩小子还偷偷想开爸的大房车和直升机去你工作的地方给你惊喜呢!”
“啊?孩子这么小,胆子倒是不小!”肖承功艰难地从床上起身,“你先歇著,我去书房看看学习的孩子们。”
“等等,”覃晶晶拉住丈夫,“你突然回京到底为什么啊?老公。”
“嗨,光顾著说孩子的事了。我可能要调去老家渝州当救火队员了,但真不想离开才打好基础的地方啊!”承功无奈地说。
“那里...出事了?”
“大概率是的。一会儿我们带孩子去二舅那儿坐坐就知道了。”
......
天才少年的爸爸並不好当,特別是面对双商都高的天才少年。这是肖承功从孩子们书房出来后最深的感慨。
关於上学问题,孩子们的档案已经被分別调往华清和国防理工大学。
所谓的“衝刺高考”不过是应景之举——在爷爷的辅导下,他们已经学完了大三的专业课程。
看看父子三人的对话,肖承功觉得自己的家庭地位岌岌可危。要是家里养狗,他恐怕连狗都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