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元凤六年秋(1/2)
第88章 元凤六年秋
元凤六年,秋。
一场秋雨一场寒,安平里一处原本杂草丛生,荒芜日久的土地上一座崭新的学舍拔地而起,在雨后朦朧中宛若画中。
“仓頜作书,以教后嗣。
幼子承詔,谨慎敬戒。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
苟务成史,计会辩治。
超等軼,出尤別异。
初虽劳苦,卒必有意。
愿忠信,微密赛。
俊齐疾....
清脆洪亮的读书声从学舍中传出,远处『路过”的村民都欣慰不已,有的甚至嚎大哭...
这个时代读书太难了....
没有老师教导,没有传承,他们连识字都成了奢望,现在他们安平里竟然有了学舍?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他们简直宛若身处梦中!
一年多的时间,他们每次经过这间他们亲手建起来的学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仔细聆听孩子们的读书声。
虽然听不懂,但总是百听不厌.......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学舍前院中,已经成为学舍教授孩子先生的杜兼此时將自己收拾的一丝不苟,哪有病已当初初见时的糟蹋?
一年多时间的相处,他早已被这个比自己小太多的少年折服。
不管是墨家经典,还是儒家思想,或者是百家理念..:..这个少年总是会说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见解。
刚开始他还不服气,自己浸淫墨学数十年的人还比不过一个少年郎?但事实证明他错了,並且错得离谱。
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当初病已说的话.......那日他们辩论到激烈处,病已直接起身大声道:“墨,民之技也;儒,民之德也;百家,民之行也。”
“民无技,无以存;民无儒,无以知;民无百家之想,行尸者也!”
“世间大道,殊途同归,何以分而裂之?”
“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周失其典,天下分而得之,也应合而聚之,此乃大道之行,天之常也.......
年回想当初自己心中的震撼,直到现在都有些晕乎乎的,这是何等的胸怀,这又是何等大志?
他,真的能做到吗?
杜兼正带著约五十个孩子做著手工,都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如规、矩...他要求每个人都做出自己將来要使用的学习工具。
看了一眼屋內,他本以为眼前少年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大不了就十多个学生,但谁知在招收完毕后竟然足足百余人报名,而那傢伙也是来者不拒,直接將学生收满了。
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在十二岁以下,八岁以上,超出年纪者不收,不然至少会多出好几倍,差不多整个平安乡的適龄孩子都来了。
屋內,病已一手拿著竹简,一手执一柄竹製的短尺在学生之间巡视,凡是不认真读书的,少不了要挨上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