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都是一群混蛋(2/2)
隨即牙一咬,心想可不能等下给兄长丟人,准备將自己珍藏的好东西拿出来..·.
只是想到那可是主上送给自己的,顿时有些心疼....
未央宫,宣室殿。
刘询正在处理政务,而大將军霍光、车骑將军、光禄勛张安世、御史大夫田广明、諫议大夫王褒、少府卿桑弘羊、光禄大夫丙吉、大司农魏相以及丞相蔡义、廷尉於定国、太僕卿杜延年等人隨时准备陛下垂询。
此时已是七月,前日廷议,原光禄勛属官諫议大夫杜延年升任太僕卿,而对策有功的,直言敢諫,升任諫议大夫,属光禄卿管辖。
而此时刘询头疼地看著侃侃而谈的太僕卿杜延年,刚上任不久的杜延年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也是准备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
但自从知道上林苑那什么劳什子將作监竟然做出了骑兵三宝,这下可有的说了,没事就跑来找天子问什么时候推广军中。
这也怪刘询,但也是没有办法啊,当有次他看到每年因马匹磨碎而不得不退退役的战马数量,整个人都呆了,足足一万多匹左右,这他娘的哪是废马,分明就是往海里扔钱啊。
他就算再想保密,但这么消耗下去,每年要损失多少?
於是,就將此事道出,准备先在未央宫卫,长乐宫卫,以及北军中车骑营、射声营中推行。
但杜延年不干了,这么好的事情,能节省大量朝廷开支的好事,怎么能只在这几个地方推行?
不行,得全面推广才是,这可都是钱啊!
“杜卿,联都说过了,马蹄铁太过简单,要是推行各地骑兵,不出一月必然被匈奴得知,如此岂不是资敌?岂能因小失大?”刘询不得不再次解释道。
“陛下,臣不敢苟同!”
杜延年梗著脖子道:“就算匈奴得去了又如何?他们现在躲著咱们大汉都来不及,要是敢来,臣亲自上阵杀他个人仰马翻,真还以为他们是孝武皇帝时期的匈奴?”
“早被咱们杀破胆了,根本不足为虑!”
“再者说了,来了正好,最好毕功於一役!”
刘询:“..
看著毫不在意的杜延年,再看看眾人深以为然的样子,好像巴不得匈奴倾巢而来一样,刘询深感无力。
知道我大汉武德充沛,但你们简直就是一群战爭狂人啊,有你们这么干事的?
什么都想著打,这打到最后还是钱粮?
到时候苦的还不是普通百姓?明明可以以最小损失获得更大战果,何必硬刚呢?
“好了,朕知道了,南北军中全面推广,这是朕的底线,並且这段时间训练和適应必须在上林苑中进行,这是朕的底线。”
刘询说到这里也耍起了无赖,道:“不行的话,之前的事情作罢!”
眾人对视一眼,都露出了笑意,陛下谨慎是好事,但也不能谨慎过头。
推广全军?他们也不是傻子,岂能不知其中泄密的可能?毕竟太简单了。
但天子却太过谨慎了,这可不行,我大汉什么时候还怕別人偷学东西来著?大不了打一架就是。
唉.,,..看来天子还是不了解大汉的军队战力啊!
看著一个个露出笑意的臣子,刘询心累了,知道自己被臣子给『耍』了,这群人就是混蛋,明知道他不会同意,就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真没谁了。
“行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刘询无力挥手道。
“陛下其实不必太过担心,只在长安禁军中推行,不会出事的。”大將军或许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出声安慰道。
刘询目光幽幽,敢情全朝堂就自己一个人谨慎?
连以谨慎出名的大將军都觉得自己小题大做?
“大將军不必安慰朕!”
刘询看著眾人嘆道:“朕早年身处民间,见惯了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孩子、孩童失去父亲的惨剧。”
“要是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朕认为谨慎是可行的,战爭一旦开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能减少伤亡,这是朕对將士们的责任。”
“也是朕应当担负的责任,朕希望將士们少些伤亡,不使百姓因此痛失亲人.”
眾人闻言,看著心情低落的天子,心中顿时生出一股酸楚,天子仁善啊。
“陛下心念將士,那是將士们的福气,陛下放心,今后但凡出战,臣等必定谨慎处事,减少將士伤亡。”龙额侯韩增、营平侯赵充国出列言道。
“如此,朕心甚慰!”
说到这里他出声道:“联闻军中將士受伤之后多是等死,此乃朝廷之过,联之过也!
“朕欲在长安开设一间医学院,广邀天下名医,能医,並且派太医院中太医前往教学,更可研究医理。”
“一来为军中培养快速处理外伤的隨军医者!”
“二来,希望系统的培养医者,这些人学有所成之后可隨意选择去向,可隨军,也可去地方开设医馆,为百姓治病,不使百姓无医可用。”
“医馆所出朝廷分文不取,全用於医馆运转,亦可设立储蓄,为无钱看医的百姓免费治疗。”
“隨军医者朝廷当给予优待,凡隨军三年以上,赏赐良田百亩,十年以上准许私建医馆,治病救人。”
眾人闻言细想之后顿觉此举大善,系统性的培养医者,这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毕竟谁不会生病呢?
“臣替军中將士多谢陛下垂怜,一旦將士无受伤后无人治疗的忧虑,必將奋勇杀敌。”
“陛下圣明!”
眾人也都躬身道:“陛下圣明!”
刘询却没有半点喜色,摆手道:“什么圣明不圣明的,这都是朕这个天子应该做的啊!”
“陛下心思纯良,心念百姓,实乃天下之福,百姓之福,我等之福!”
面对眾人的恭贺,刘询不想在此事上浪费时间,直接道:“此事当由太常速速办理,
对於徵召医者,朝廷要给予优待,不可怠慢。”
“这样吧,凡是愿意来长安医学院教授学生的,都將由朝廷奉养....年俸六百石吧!”
太常卿韦贤出列道:“臣遵旨!”
刘询又道:“大司农和少府也要积极配合,早日將医学院建立!”
“臣等遵旨!”
魏相和桑弘羊连忙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