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爱情来了(求首订)(2/2)
吴月梅有些意外,没想到沈砚成为大作家后,不仅没有对之前的事情介怀,反而越来越亲切。
这让吴月梅更是惭愧。
“那个演讲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都是下午,都在学校操场做演讲。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准备好了。”
沈砚之前在家就准备好了提纲,內容就是讲怎么写好作文。
这种主题不会出错,也符合自已的身份,沈砚並没有打算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也不准备说些惊世骇俗的话。
在什么时代,就要说什么时代的话。
许文民点了点头,对沈砚说:“这次请你演讲,原本是没有费用的,但我和三个校长沟通后,
还是觉得没点表示不行,所以就由我们四个,各出五块钱,给你当劳务费。”
如果沈砚不是他的侄女婿,许文民是不必说这些话的,但因为是侄女婿,所以他才说了。
沈砚当然不会拒绝,这是他正该拿的钱,所以也就是说了一声谢谢。
许文民这时才拿出一份《遵城文艺》:“这是我在《遵城文艺》上发表的《活著》的评论,当然比不上那些大家的评论,既然你在,你就看看,给我指点指点。”
其实这篇评论发表许久了,许文民也没有机会拿给沈砚看,而且如果他不主动给沈砚看,估计沈砚一辈子都不会看到。
谁没事会看《遵城文艺》啊?
许文民把评论给沈砚看,也不是想要证明什么,他就是喜欢《活著》这个小说,在评论里说了一点心里话而已。
虽然这么做有些让人难为情,但谁会面对《活著》的作者,还一点都不失態啊。
就算老成如许文民,也很想听听《活著》作者对自己这篇《活著》评论的看法。
许清淑赶紧说:“我和清寧姐也写了,但是都只被摘录了一段。”
沈砚听闻,赶紧拿过来,当场就看了起来,
许文民的標题是一一谈《活著》里面的亲情。
文章约有一千五百字,说是书评,其实更像是一篇有回忆性质的散文。他通过《活著》这部小说里面的亲情,延伸到了自己的亲情,写得平实而又感人。
许文民在文章中写,他因为看了《活著》,三四晚没睡好,脑子里老是这部小说的影子,所以不得不说几句话,因为不说的话,他估计他会一直睡不好。
於是他开始回忆他的成长经歷,回忆他和自己弟弟的事情。
从许文民的回忆中,沈砚知道了一件许文民和许文和两兄弟的故事,他们两兄弟成绩都很好,
许文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许文和刚考上县中,然后他们面临了谁退学的艰难抉择,因为他们的家庭没法支撑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
许文民说,他年纪大,干农活能多挣公分,让弟弟上学,而且他已经读到高中了,文凭够用了。
许文和说,大哥先考上大学,那就能更早工作,也就能更早为家庭减轻负担,所以他应该退学支持大哥读书。
最终结果就是,大哥许文民读书,弟弟许文和在家挣工分,支持大哥读书。
许文民去上大学前,抱著许文和哭了一晚上,第二天红肿著眼晴离开了故乡,此后,许文民在大学的知识里徜祥,许文和只能在家干农活挣工分。
许文民毕业后,先去了县中当老师,在那里遇到了同为老师的吴月梅,二人结合后,许文民就渐渐从老师成了教导主任,成了校长,后来回农村劳动了几年,又成为了教育局副局长。
但不管许文民走到哪一步,他对他那个弟弟都是充满了愧疚心理的,所以他后来一直在尽力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