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购买礼物(1/2)
第151章 购买礼物
第二天一早,沈砚在招待所做了五十个伏地挺身和五十个仰臥起坐后,才慢悠悠去洗漱,然后去买报纸,吃早餐。
早餐特意买了沪城的生煎,沈砚还挺喜欢吃的,吃一口,满口喷香,再喝一口豆浆,爽歪歪。
他很想看看昨晚在復旦大学的演讲,有没有什么动静。
那年月的报纸可是勤劳得很的,当天发生的事情,只要有热度有话题,再晚都能给你一早见报沈砚隨手翻著。
在《文匯报》的副刊上,翻到了自己的新闻。
標题是“《活著》作者石见復旦演讲,观眾鼓掌四分钟破校史纪录”。
其中写道:青年作家石见携新作《活著》在復旦大学举行文学讲座—演讲中,他结合自身成长经歷,用风趣詼谐的语言,將苦难化为幽默,讲述了小说里人物的挣扎与韧性,引得在场师生动容。结束时,全场爆发长达四分钟的掌声,创下復旦文学活动纪录。一位老教授感嘆:“多年未闻这样赤诚的声音,让人想起巴金先生的《隨想录》。
《青年报》文艺版的標题是“石见復旦演讲,爆笑全场,学生坦言比听相声还好笑”。
其中写道:石见一改文学座谈的严肃画风,在復旦礼堂金句频出,自嘲“写《活著》是因为穷到只能命运的羊毛”,使得復旦讲座意外成了“严肃文学相声大会”,令学生笑到前仰后合。
《新民晚报》文化版的標题是“石见遇到诗人群体,小说与诗歌同台,碰撞出不一样的文学火”。
其中写道:石见在復旦的演讲刚结束,北岛、顾成等诗人登台,即兴朗诵诗作,台下师生屏息凝神,仿佛目诗歌与小说的无声交锋。隨后的签售会上,诗人与小说家並肩而坐,学生捧著《活著》和诗集排队,有人戏称“这是文坛罕见的联合作战”。
沪城的不管大报小报,现在都在热烈地宣传著沈砚,沈砚一时之间,成为沪城最为炙手可热的名人,甚至比很多在沪明星还要出名些。
沈砚刚吃完早餐,准备折起报纸,去法租界溜达一圈,几个学生模样的人突然围拢过来。
“你是写《活著》的作家石见吧?”
“不是。”沈砚赶紧低头就走,他一双大长腿,几步就把那几个学生甩开了。
他可不想像只猴子一样被人围观。
而后他把呢子大衣的衣领立起来,遮挡了一下脸。
晚上才去贾植芳家吃饭,所以今天白天都是他的自由活动时间。
本来想说等陈雪一起买东西,有个本地人带著,什么都方便些,但想著今天正好有时间,不如自己就去买了好了。
那些各种票这两天也找陈雪和吴强要到了。
於是沈砚在逛完租借后,便去大採购了。
首先要给王建国和牛爱云的婚礼买贺礼,再要给许思友买寿礼,最后还要给家里人各带点沪城特產。
所以今天的沈砚格外的忙碌,连跑了南京路、淮海路以及豫园等好几个地方。
终於把东西买齐了。
光是大白兔奶,就一家各买了三包,自己家,大哥大嫂家,许文和家,许文民家,王建国和孔权给他们各买了一包。
之所以买这么多,因为沈砚知道这些都不是他们一家人自己吃的,要给亲戚一点,给邻居吃一点,算下来自己能吃的也少得可怜。
还给每个大人买了一条羊毛围巾,给许思友两个老人买了毛绒帽子。
给两个小傢伙买了衣服、玩具和奶粉。
给沈天竹沈杜衡买了衣服和文具。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除此之外,还买了很多港台歌星的磁带。
王建国和牛爱云的婚礼,沈砚买了沪城丝绸厂的丝绸被面四件套。
给许思友的八十大寿买了人参和东阿阿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